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30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

作文(30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劝告,我也懂……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读懂了 ______ ”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完整;(2)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3)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论语》十则(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① 不亦乎(        )     ②省吾身(         )

③ 死而后(       )     ④ 恕乎 (         )

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学而时习之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学而不思则罔

3.、解释下列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7-18题

(一)钟山即事(4分)

【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0分)

 

查看答案

姜三莽吓退鬼魅(8分)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致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2分)

吾今知鬼可缚 (              )       即称有鬼之处(         )  

散去       (              )       乘人之畏  (        )

2.对“之”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鬼反避之也:代姜三莽

B.素称有鬼之处:助词,的

C.宋何罪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

3.用“/”划出两次停顿(2分)

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

4.若将这则故事用作初三同学中考前的心理疏导,你将怎样阐发这则故事的寓意?(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2分)

①阙(           )                           ②襄(          )                             

2.写列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下列语句。(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