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段有多处毛病,请任意找出两处修改,改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清华,中国...

下列语段有多处毛病,请任意找出两处修改,改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清华,中国高等学府的代表。它百年沧桑,始终屹立于教育高峰。即使时光流转,但精英之风采,长久留存。海峡两岸清华的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百年校庆之际,“新派文史”栏目与“看历史”杂志联手,共举“百年清华”盛典。无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一员,只要对“清华”二字心存感慨,皆可一诉感想写信给这所百年学府。

 

(1)“百年沧桑”前面加上动词“历经”; (2)关联词语不搭配,“即使”改为“虽”或“虽然”,删掉也可以; (3)“海峡两岸清华的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与本段内容无关,删掉; (4)“看历史”改为《看历史》; (5)“一诉感想”与“写信给这所百年学府”调换位置。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是与我们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我对不尊重母亲的任何言行深恶痛绝

B.梅兰芳塑造的舞台妇女形象以善良、温柔、典雅见长,荀慧生塑造的舞台妇女形象则以天真、活泼、热情著称,他们二人的艺术风格真是相形见绌,各有千秋。

C.李方对音乐、体育、地理、生物等不少学科都有研究,但他往往不求甚解,对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都难以达到较高的境界。

D.对于五音不全、一心只想赚钱的李四来说,在演唱会现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简直让他如坐针毡,难受之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5分)

踏着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     )刚刚接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笼。随风摇曳的竹子,在初生的阳光下,洒落一片淡淡的影子;鲁迅先生儿时摘桑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箭刻得瘢痂交错,但仍然显得 (    ),生机勃勃。

1.上面一段话中有三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3分)

(   ) 改为 (    )  (   ) 改为(  ) (   ) 改为 (  )

2.给文中划线字注音:(1分) 葚 (    )      镂(    )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不管 挺拔巍然

B.尽管 挺拔巍然

C.尽管 苍劲傲然

D.不管 苍劲傲然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题目: 那一次,我  ▲   ­­­­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输了,赢了,哭了,笑了,很快乐,很困惑,……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3)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四)原谷谏父(8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舆: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1)是义也 ( ▲ )                  (2)无需作此具( ▲ )

2.、对“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他)到野外抛弃爷爷。

B、父亲没有跟着他,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爷爷。

C、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爷爷。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三(8分)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各句加线的字。(2分)

(1)项为之( ▲  ) (2)出神( ▲        )

2.、指出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冲烟飞鸣蹲身,使与台齐

B.于:又留蚊素帐中土墙凹凸处

C.以:徐喷虫蚁为兽

D.为:以丛草林二虫尽所吞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4.、作者从平常的景物中获得了“物外之趣”,可谓情趣盎然,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2分)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