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3分) A.宽恕 一丝不苟 渲腾 蜂围蝶阵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3分)

A.宽恕         一丝不苟        渲腾        蜂围蝶阵  

B.零落         小心翼翼        纳罕        瘦骨鳞峋

C.风韵         险象迭生        点缀        玲珑剔透  

D.慷概         花枝招展        伶仃        多姿多彩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组(   )(3分)

A、啜( qì)       抖(zhàn)    运(è)        头晕目(xuàn)

B、想( chī)      收(liǎn)    洗(zhuó)   盘卧龙(qiú) 

C、溅( bèng )    开( dìng )    然 ( yí )    然长逝(cù)

D、倔(qiáng )    枯(hé)        立(zhù)      忍俊不(jī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一个人未曾犯过愚昧或盲从的错误呢?幸好在我们的心里,都埋藏着一种叫“忏悔”的种子。忏悔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一种敢于认识过去错误而感觉痛心的情感体验。

请以“忏悔”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600字左右文章,文体不限。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菊  花

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的一、二句中的两个“绕”字意思相同吗?为什么?(2分)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历来被人们所喜爱。请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20分)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③,不记录。檀越④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⑤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选自刘敞《南北朝杂记》)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② 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 遽:匆忙。④ 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⑤ 郫:pí,地名,今四川境内。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一束苎(曾经)                B、于荆州长沙西库钱(抵押)

C、能见归(于是,就)              D、五月披羊裘薪(背)

2.、下列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尝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刀劈狼首

B、檀越能见归                         见渔人,大惊

C、彬后郫令                           武陵人捕鱼

D、辄以金半仰酬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齐有甄彬者,有器业。

②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4.、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

(二)爱吃温室气体的岩石

  ①最近,美国科学家在亚洲国家阿曼找到一种特殊的橄榄岩,并指出这种橄榄石有望在将来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做出贡献。

  ②美国地理学家彼特·卡勒门和他的同事在阿曼的沙漠地区做研究时,发现一片光秃、裸露的橄榄岩。经检测橄榄岩中的矿物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速度10倍于其被深埋于地下的反应速度。

  ③卡勒门使用传统的碳同位素法鉴定这些岩石,发现它们大概形成于9600万年前,并且,现在一些活跃地区还有新的橄榄岩形成。他们估计,阿曼的橄榄岩每年自然吸收1万到10万吨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比初步算的还要多得多。

  ④卡勒门发现,与空气隔绝的地下橄榄岩像海绵一样疏松而柔软,一旦暴露于空气中,就会迅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然而,一旦暴露于外,它的表面就会变得坚硬而致密,就像石灰岩或大理石,不可能让内部的橄榄岩石继续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把橄榄岩运到石头加工厂,把这些橄榄岩磨成细粉,这样橄榄岩就可以完全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是这个方案会消耗巨大的资金和能源,要产生这些能源还可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⑥后来,卡勒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利用地下热能和化学反应自身产生的热能来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这个方案的详细做法是,先打造一个几百米深的隧道管,把二氧化碳和一些热水输送到橄榄岩的岩层中,高水温可以让橄榄岩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速度提高10万倍。这个反应一旦启动,反应过程会自然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热能和水的作用下,表层橄榄岩不断粉碎,使其更多地暴露于这种富含二氧化碳的溶液中。而地球自身的热量也会对这一过程产生帮助,因为越往地核方向深入,温度越高。而阿曼的橄榄岩从地表一直向地下延伸20千米。 

  ⑦科学家认为,上述方案所耗费的能源很少,十分合算。但是这个方案会遭遇施工难题,因为此前没有人做过这样奇特的工程,随着岩石的粉碎,隧道管要不断深入,而且要保证隧道管不漏气。如果这个方案能够实施,仅仅阿曼一地就可能吸收40亿吨二氧化碳。而大气中因人类活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大约只有300亿吨。事实上,地球上还有一些地区有大片的橄榄岩层,如果这个方案能够实施,全球气候变暖程度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具体内容。(4分)

①但是这个方案会消耗巨大的资金和能源,要产生这些能源还可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②如果这个方案能够实施,仅仅阿曼一地就可能吸收40亿吨二氧化碳。

2.. 第③段中加点的“估计”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 美国科学家指出“橄榄石有望在将来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做出贡献”,其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4..读完本文后,关于环保方面你有怎样的新的认识?请结合文意具体阐述。(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