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填空。(7分) (1)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名句填空。(7分)

(1)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

(4)气蒸云梦泽,        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5)《长歌行》中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惟吾德馨    (3)木落雁南渡,  (4)波撼岳阳城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不淡不浓的银辉,在天地间酿造出一派婉柔馨郁、欲说还休的情yùn(   ),远山的叠浪早已huàn(    )化作迷离的雾影;近山的波带在月光下fàn(     )着盈盈亮色。

 

查看答案

(60分)作文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行走。行走在校园里,行走在书籍里;行走在山山水水中,行走在美丽的四季中,行走在发现中,行走在消失中;行走在生活里,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中,行走在孤独中,行走在记忆里;行走在父母的爱里,行走在同学的关注中……在我们的行走中,有许多经历过的,看见的,听见的,心里也有许多感触。请拿起你的笔,用你的笔写真事,抒真情。

请以“行走在           ”为题,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         

(2)若既不出户               户:        ▲         

(3)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虽:        ▲         

2..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

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怅恨久之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3分)

 

查看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非若也       ▲       (2) 寡人与     ▲    

(3) 寡人矣       ▲        (4)长跪而之       ▲      

2..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以有先生也老大伤悲

B.天下缟吴广爱人

C.安陵君地于先王而守之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野芳而幽香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二)(14分)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结合全文看,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3分)

3..就读书而言,你如何理解“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 (4分)

4..目前有关武侠、言情、凶杀、魔幻方面的网络小说风靡校园,某些中学生对这些书非常痴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