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后,请在横线上给这则新闻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2分...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后,请在横线上给这则新闻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2分)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  最大风力超过17级,堪称今年最“强壮”的台风——“鲇鱼”正携风带雨,步步向我国紧逼。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东南海域将掀起狂风巨浪,台湾、海南、广东沿海、广西沿海将会出现强风暴雨。

目前,目前“鲇鱼”的中心气压895百帕,强度已经超过2006年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超强台风“桑美”,可以说这是西北太平洋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成的最强台风之一。国家海洋预报台表示,未来几天“鲇鱼”将在南海兴风作浪,东南海域海况会变得更加恶劣,国家海洋预报台将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今年最强台风“鲇鱼”即将进入我国东南海域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家长们都认识到了不适当管教孩子是不行的。 

B.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chāi(   )使也交卸了,正是huò(   )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查看答案

作文(30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劝告,我也懂……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读懂了 ______ ”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完整;(2)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3)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三)东坡食汤饼(9分)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注释】  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yù):卖。⑥恶(cū):通“粗”。⑦箸(zhù):筷子。⑧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①恶不可(    )      ②尔尚咀嚼耶 (    )      ③秦少游之(     )

2.、选择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B.昂首观之

C. 心之所向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2分)

 

查看答案

(二)《论语》十则(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① 不亦乎(        )      ② 省吾身(         )

③ 死而后(        )      ④ 恕乎 (          )

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学而时习之                  B.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学而不思则罔

3.、解释下列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