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3分) 菊 花 唐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

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3分)

菊 花

唐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陶家:陶渊明的家。 渐斜:逐渐西斜。 开尽:开完。 无花:没有其他花开放。】

1..第一句中的“绕”字写出菊花怎样的景象?第二句中的“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什么样的情态?(2分)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1分)

 

1.满院盛开    入迷、流连忘返(2分) 2.原因: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1..“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3分)   

2..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2分)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2分)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2分) 

5..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2分)

 

查看答案

(9分)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她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A、绊 B、伴 C、拌)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A、嘹 B、缭 C、燎)亮地响着。

1..请给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1分)

2..在②段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方格内(填序号)。(2分)

3..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1分)

5..②段用这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哪个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3分)

 

查看答案

下边的材料,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我们中华民族有优良传统,西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精神遗产,尽管如此,中西文化仍然有许多冲突。我们中国人都认为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而西方人却认为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请问: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

 

查看答案

(二)《核舟记》节选(11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8—21题。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高可二黍

(2)神情与苏、黄不

(3)卧右膝,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2分)

(1)苏东坡________            (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             (神态特征)

4..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6-17题

(一)宿新市徐公店  (4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从诗中的“         ”“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

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刻画出儿童怎样的形象?(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