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天地】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8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诗歌天地】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8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全词共62个字,描写了看剑、            、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的情景,展现出了醉里、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2分)

2..辛弃疾说自己写的《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3分)

3..“可怜白发生!”这句诗在词中起何作用,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加以赏析。(3分)

 

1.闻角、分炙、奏乐 2.①壮盛军容,豪迈气概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杀敌报国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刚健,所以称为“赋壮词”。 3.结构上:画龙点睛,与首句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内容上:使感情一落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有志报国志不伸的悲愤。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文实践活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6月15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6月28日,省政府召开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部署会。各市、州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积极推进,广大教师踊跃参与,取得了初步成效。

材料二:“比教学访万家”的活动目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职业规范;它是帮助教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促教的新型教育模式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教师要认真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走访中要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成长,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

①【我会说】星期天,班主任将带领班上的老师到你家里走访,星期六,你将如何把这一情况告诉你的父母。(3分)

②【我会写】随州市实验中学九⑵班为了宣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主板了一期黑板报。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课内比教学 促师生共同成长

课外访万家 让家校相互沟通

请仿照以上对联,结合“比教学、访万家”两方面内容,再写一幅对联。(2分)

③【我会建议】加入班主任到你家家访时,因你平时在校上课时有爱睡觉、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一些不好的表现,老师把这些情况向家长作了说明,家长一气之下,把你打了一顿。针对这件事,你该如何向你的班主任建议?(3分)

我对班主任说:                                           

④【我会思考】在“课内比教学”活动过程中,语文老师在讲《在说话的汉字》时举了以下几个例子,请你接着完成后面两个对话。(2分)

熊对能说:穷成这样了,四个熊掌全卖了。

巾对币说: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令对今说:今天多一点努力,明天就能发号施令。

日对曰说:                 

巴对爸说: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在教室里”“我在唱歌”两个加点的“在”词性是一样的。

B.短语“打篮球”“喝西北风”“学习知识”的结构相同。

C.“根据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会议决定,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将于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飞船返回地面”。

D.《孟子》是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位于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叶家山大型古墓群的发掘,将逐步解开曾随之谜。

B.甘肃接送幼儿的车辆与大型货车相撞造成20多人死亡,几十人受伤,国家教育部再次要求各地中小学要迅速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C.星期六上午,在大洪山宝珠峰,我看见他高兴得起来。

D.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深秋的千年银杏谷,流金溢彩,景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银杏风光。

B.在随州市第十二届政协会议上,大家都认为他提出的深挖炎帝神农旅游资源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C.随着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到随州来投资。

D.听到这个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境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B.《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的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这样理解的?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故事传扬至今,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D.“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