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何焉 (               )     

(2)公将之(               )    

(3) 小惠未 (               )    

(4)望其旗 (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4分)

 

1.(4分)(1)参与  (2)击鼓进军  (3)“徧”通“遍”遍及、普遍 (4)倒下(每小题1分) 2.(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3.(4分)①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②军事上要把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6分)

(1)《傅雷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有__ ____和___ __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  ______________”(3分)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和“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中两个经典的故事,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概述。(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答题。(6分)

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认捐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

  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

(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2分)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不用签写署名。)(4分)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12分)

①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刘方平)

②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

③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温庭筠)

④《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____       ____,____     _____?”运用了典故,表达作者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⑤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化无形为有形,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写成可以承载、可以触摸的实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⑥《出师表》中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       ___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水浒》鲜明的变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B.《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他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

D.武松是《水浒》中的下层侠义之士,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上反抗的道路。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服装衣冠 (穿戴)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B.时时而进(间或,偶然)寒暑节(交换)

C.汝之不(实惠)无穷匮(穷尽)

D.始一焉(通“返”)溯洄从之(逆流而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