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次旅游中,许多景点令我一辈子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次旅游中,许多景点令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B.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C.圆明园,其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

D.为了避免公路改道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策,采取措施。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B.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D.人们常用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劝勉别人不要嫌弃行业不好,任何工作都能创造出超人的业绩。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狡(jié)      彷徨       面面相(qù)        与日俱增

B.啬(lìn)      缈茫       然贯通(huò)       精益求精

C.退(kuì)      瓦砾       富丽堂(huáng)     变幻莫测

D.奇(jì)       鞠躬       而不舍(qì)        不记其数

 

查看答案

人生在世,我们在乎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

同窗;再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又如我们的国

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班级,等等。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或短语。(4分,任选4个作答)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贤者能勿耳(               )        ⑷子之乎?(                 )

    ⑸必不为,何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3.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2分)     【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4.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甲】文用“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小题(共14分)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1.“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时

 

 

初中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我”不理解父亲

大学毕业

 

 

2.选出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        】

A.文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温暖的情谊,暗线是“敲门”“送鱼”。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串连起前后两个故事。

B.文中共写了父亲两次“笑”。第一次,面对“我”的误解与责问,父亲的“笑”表明了他的宽厚大度。第二次,面对“我”的赞美,老实的父亲表现出了纯朴、实在、厚道。

C.文中插叙了爷爷的故事,交代了父亲之所以常去敲蔡婆的门的原因,回应了上文“我”的一连串疑问与不解,使文章更吸引人。

D.结尾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给读者以启迪。

3.“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2分)

4.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省略的句子。(2分)

5.“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