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体的色彩(11分) 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

人体的色彩(11分)

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

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下降。

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1.专家们发现颜色具有怎样的特征?(3分)

2.第4段中加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的?这有什么好处?(4分)

 

1.有“重量”,有“味道”,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绪。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一分。 2.作比较、列数字(评分标准:2分),更强调突出(修饰语答到即给1分)地说明“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厌恶的颜色”(或“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具体内容1分) 3.地毯为黄(或橙或红色,答对1个颜色即给1分),因为它可以振奋提神,促使运动员进入兴奋状态(原因1分)。评分标准:共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一只乌鸦口渴了(11分)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讲了一代又一代——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两岁多的时候,他睡眠不好。总难以入睡,爱和大人一块儿熬夜。他矮、瘦,不像同龄的孩子。

  后来,能听懂故事了,问题才有了转机。妈妈开始给他讲睡前故事。

  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

已三岁的他会想问题了。听完,他问妈妈,为什么乌鸦不一下子叼个大石头呀!不是一

下子就能喝到水了吗?妈妈笑了,傻孩子,旁边只有小石子儿呀!你看,你爸爸就是咱们家的乌鸦,每月都给咱们寄钱,就像这小石子儿,一颗一颗的,攒起来。攒多了,咱们家就有水喝了。

  那时候,他的爸爸在矿区工作。在他印象里,爸爸的脸总是黑的,像乌鸦。

  一开始,他听故事很兴奋,越听越精神。听完一个,总缠着妈妈再讲一个。妈妈的故事很有限。妈妈越来越局促,越来越疲于应付他。后来,妈妈有了主意。妈妈专讲《乌鸦喝水》,讲到故事最后。就教他数数,数石子儿。乌鸦开始叼了,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他仰着小脸儿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乌鸦,满天飞。

  再后来,妈妈接到了一个通知。妈妈急急忙忙地将他寄放在姥姥家,一个人去了爸爸工作的地方。回来时,妈妈的眼睛肿得像桃子,姥姥说,那是哭的。

  从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爸爸。爸爸走后,妈妈没再嫁人,矿上给妈妈安排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儿。靠每月几百块钱工资维持生计,供他上学。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头翁。

  他长大了。大学毕业,他在爸爸生前工作的煤矿参加了工作。本来,妈妈死活不愿让他再干这一行的,但是,现实往往不能容忍人们去感情用事,只有原单位才好分配。他的同学,毕业两年了仍有好多人还在流浪。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他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他发誓,要让妈妈后半生过上好日子,“喝”上最好喝的水。

  几年后,他当上了副矿长。

  他不满足每月的那点“小石子儿”,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矿。他是大煤矿的副矿长,开个小煤矿,在当地算不得稀罕事儿。他的小煤矿,除了人工,其他一切所需都可以从大煤矿调来。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公私合营”。他以低廉的成本逐渐击败了同行的业主,一跃成为当地首富,但他仍不满足,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

  妈妈现在已经不愁喝不到水,但妈妈的头发比以前更白了,脸也更黑了。妈妈看他整天忙得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就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眼看他的小煤矿规模就要撵上他所在的大煤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小煤矿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致使发生大规模冒顶事故,死亡78人!这件事,成了许多报纸的头条新闻。

  作为事故第一责任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在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被重判死刑。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对讲机里,他流着泪说,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扯大,吃尽了苦头。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临走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儿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但是乌鸦着急了,它是只性急的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涨高。乌鸦飞到别处,捡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进瓶里。结果,“砰”的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回荡在整个死囚室。

(摘自《智慧与幽默》2009年05期)

1.请从下面三句话中提炼出“乌鸦”一词的共同含义。(2分)

(1)你看,你爸爸就是咱们家的乌鸦

(2)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

(3)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

2.试概括文中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分)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3分)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4.儿子在狱中,妈妈最后一次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8分)

1.阡陌交通     

2. 便还家

3.野有麦场   

4.扶苏以谏故

5.稍稍宾客其父

6.当涂掌事

7.不能其一处也

8.其心志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为了研究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他们对城乡213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材料是调查结果。读后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阅读人数最多的名著是《水浒传》。 以下是一同学摘录的《水浒传》中人物对白:“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速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赍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

材料二: 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

 

原 因

人 数

所占比例

A

找不到书

70

33%

B

没时间

105

49%

C

不喜欢

38

18%

1.请说出材料一中的对白出自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2分)    ▲       

2.和他有关的故事还有第三十八回,请把回目补充完整: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     斗浪里白条                                       

3.仿照下面的例子,对材料二的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3分)

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分析: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说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每划1分,共11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 

8.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永恒的,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的“生”与“义”二者不可兼得时,应当“                 ”。这种以死明志的气节在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体现这种气节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春天的江南古长城,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B.暑期英语村有来自台州各地的老师、学生也参加。

C.这次辩论赛,锻炼了我的口才,丰富了我的知识。

D.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