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汉字的书写和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栖(qī)息休憩(qì)濒...

下列汉字的书写和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qī)息休(qì)(bīn)临返(pú)归真

B.(zhǔ)望(cuàn)缀(zí)妹玲珑(tī)透

C.(fú)水(jī)变(liāo)起瘦骨(lín)峋

D.啜(qì)窗(líng)眼(jiǎn)千山万(hè)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50分)题目:收获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2)书写端正、清楚;(3)文中避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人物可采用化名。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杀死)

C.适(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对……说)偷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3..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的决斗中取胜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①由是先主遂亮   ②欲大义于天下   ③托付不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两则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查看答案

(一)(4 分)

吴门道中 (其一)

宋  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说说第四句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一14题。(12分)

“乐读”与“苦读”  李继安

⑴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有两种:一曰“苦”,二曰“乐”。苦读的代表是孙敬和苏秦,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刺股。乐读的倡导者是孔子,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种方法本互为补充,不过现代人多认同后者而不愿效法前者。

⑵这种选择自有其道理,这道理用一句最流行的名言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确会精神集中,心无杂念,所以感受深,记忆牢,联想也丰富,所谓“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在对所读之书有浓厚的兴趣时发生的。既沉醉其中,也就不以为苦,自然会多用时间,并且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然而,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幼时酷嗜小说”,后来回忆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中多淫书……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但既经选择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曰:也不尽然。一个人兴趣广泛还好说,如果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这样偏食”的结果极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呈畸形发展。欲除此病,当多吃“五谷杂粮”,即所读的书应驳杂些。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论、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弃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⑶既然要读自己“厌恶”的书,当然不免觉得“苦”。但是如果不放弃,“苦”上一阵子,自然会有所收获。朱光潜谈及有志于做学问的人才时说:“也有些初年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久了他还可以啃出滋味来。”有了滋味也便有了兴趣的萌芽,再“啃”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可见兴趣并非凭空而来,也是可以培养的。这培养的途径就是“硬啃”,先“苦”上一阵子。

(4)然而林语堂却极不赞成“苦读”,他在《论读书》中对苏秦锥刺股的做法批判道:“读书无兴味,昏昏欲睡,始拿锥子在股上刺一下,这是愚不可当。”接着指明利害:“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书的精彩来。”林氏之言并非毫无道理,但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位“苦读”的代表苏秦最后并非一无所成,而是“终以酬壮志,功名传千古”了;“苦读”的另一位代表孙敬最终也学有所成。由此可见,“苦读”并非要不得。苏秦和孙敬的做法或不可取,但精神却值得学习。

(5)其实,对于一个有志于学的人来说,乐读固然好,苦读也没什么。“读书莫畏难”,只要不是冥顽透顶的人,他从“苦”中是一定可以读出快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偏食”“营养不良”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第③自然段中引用朱光潜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4..文末说“从‘苦’中是一定可以读出快乐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简要阐述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