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题。(共14...

(四)【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题。(共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短语。(2分)

(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1.(2分)(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溃败,失败,败逃;(3)不占为己有;(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5)立即斩首(来)示众(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 2.(4分)(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3.(2分)A(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 4.(2分)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说明园苑】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19—21题。(共5分)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1..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1分)

2..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动物与动物、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2分)

3..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查看答案

(二)【哲理小品】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17——18题。(共4分)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

“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

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是狮子破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

1..“另一只狼气喘吁吁”,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这只狼具有什么心理?(2分)

2..躺着的“这一只狼”最后饿死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一)【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14—16题。(共6分)

 

6ec8aac122bd4f6e

 

1..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使人身临其境的?(2分)

2..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2分)

3..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7分)

【活动主题】某校准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展览。主题是:今天你“低碳”了吗?

【活动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分为三大板块。

(1)第一板块:引领潮流的名词:“低碳”。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什么是“低碳”。(1分)

(2)第二板块:人类的悲剧:大自然的报复。请描述一个人类遭受自然界无情报复的画面。(2分)

(3)第三板块:冷静而理智的行动:“低碳生活”。请写出两个“低碳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4分)

A.                                     B.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2分)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1分)

(2)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