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6—30题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①那天,我正看...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6—30题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①那天,我正看一个挑战类的电视节目。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手里的家务。

    ②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③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

    ④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于是,计时开始。

    ⑤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电锯与木桩亲密接触,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一时问,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嚣在不停地跳字。两个主持人忘记了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看卡尔布的精彩表演。到了后来,连边角料都看不到掉下来了。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在我眼中,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秀”。

    ⑥观众一片欢呼!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

    ⑦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的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

    ⑧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速你椅子啊!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⑨不由想到我圆宋代那个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的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我想,对卡尔布而言,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了一把现成的椅子呢?那个小椅子原本就是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只是花费了95秒钟的时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   

⑩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们呆头呆脑,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

⑾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山水里藏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比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人间!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11期)

1..请概述卡尔布在电视节目中表演了一个什么绝活。(2分)

2..作者那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3..第⑨段讲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_______。  文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                             

                              。(3分)

4..品味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分)

5..精巧玲珑的小椅子,藏在呆头呆脑的木桩里。请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4分)

 

1.(2分)用95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2.(2分)“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府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 3.(3分)胸有成竹  用大家熟知的故事,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卡尔布获得成功的原因。 4.(2分)这些词语把木桩、椅子和电锯都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创造力可以把庸常的“木桩”变成精美的“椅子”。(意思对即可) 5.(4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能扣住文本,清晰地阐释自已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变得平庸。我们若能时时以新鲜的目光和灵动的心去看待平凡的生活,勤于实践,勇于创造,生活就会充满诗情与画意。②如果我们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先用心观察、研究,考虑成熟之后再实施,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也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题。(共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短语。(2分)

(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查看答案

(三)【说明园苑】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19—21题。(共5分)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1..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1分)

2..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动物与动物、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2分)

3..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查看答案

(二)【哲理小品】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17——18题。(共4分)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

“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

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是狮子破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

1..“另一只狼气喘吁吁”,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这只狼具有什么心理?(2分)

2..躺着的“这一只狼”最后饿死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一)【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14—16题。(共6分)

 

6ec8aac122bd4f6e

 

1..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使人身临其境的?(2分)

2..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2分)

3..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7分)

【活动主题】某校准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展览。主题是:今天你“低碳”了吗?

【活动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分为三大板块。

(1)第一板块:引领潮流的名词:“低碳”。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什么是“低碳”。(1分)

(2)第二板块:人类的悲剧:大自然的报复。请描述一个人类遭受自然界无情报复的画面。(2分)

(3)第三板块:冷静而理智的行动:“低碳生活”。请写出两个“低碳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4分)

A.                                     B.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