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谢之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4分)
古诗鉴赏(5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人可以貌相
①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实,在很多时候,人是可以貌相的。佛教经典《无常经》里说“相由心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修养、境界、胸怀、见识与作为可以从一个人面相中看出来。
②相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信息,或者说,相貌与能力等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往往暴露了他的人生密码。人因性情之别,在天长日久的岁月磨砺中,必然因习惯性的表情重复,而在面部留下难以隐藏的痕迹。人生的种种际遇,久而久之会作用于人的容貌气质,加重一个人相貌上的优势和劣势。对此,有许多成语形容这种外在的表象,如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冷若冰霜、贼眉鼠眼、鬼头鬼脑、凶相毕露、杀气腾腾等等,不一而足。一个面如核桃,愁眉不展的人,他的人生之路必然不会如意到哪里去,他的心境也一定很糟糕。相反,一个人如果红光满面,气宇轩昂,他的事业之途一定平坦遂意——这决不可能是上帝的特别眷顾——他的表象正透露着他的人生密码。
③南朝的刘义庆在他的《世说新语·容止篇》里,讲了一则故事,魏王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者,自认为自己形貌丑陋,很难在远方来的使者面前称雄,便让魁梧英俊的崔季珪代替自己坐着,他本人则握着刀站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派人去问使者:“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答称:“魏王严正的仪容,令人非常敬仰。然而坐榻边握刀站立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作为英雄豪杰,志向高远,尽管扮为侍卫,但其眉宇间流露的逼人英气,仍然无法遮掩。
④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 诚然,芸芸众生,性情各异,相貌有别。简单地以貌取人有失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有一张什么样儿的脸。林肯说,在四十岁以前,相貌是父母给的,到四十岁以后,人就要对自己的容貌负责。
⑤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先天的相貌,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心境。与其通过借助衣着打扮化妆整容来费尽心机地修身,不如用知识、智慧以及仁慈、爱心、宽容、教养等美德修心。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优雅高贵气质,会让你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人。
1.本文借“相由心生”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3分)
2.第④段加点的词“在一定程度上讲”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3.对本文举例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②段举例都用概述,第③段举例则详细叙说了曹操的故事,这样不同的举例表达形式,使行文富有变化。 |
B.第③段之所以详细叙说曹操故事,是因为曹操是历史名人,家喻户晓,具有典型性,增加说服力。 |
C.第③段详细叙说曹操故事,生动有趣地证明了“相由心生”的观点。 |
D.议论文的举例是很有讲究的,举例论证时,只能用概述性语言表达。 |
4.林肯说“在四十岁以前,相貌是父母给的,到四十岁以后,人就要对自己的容貌负责。”林肯这句话想强调什么?(3分)
5.你能举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作品中一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相由心生”的观点吗?(4分)
(12分)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ǒ)。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寇不可玩(3)。一之谓甚(4)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5),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6),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7),是以不嗣(8)。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9);为文王卿士(10),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
冬,十二月丙于朔(12)。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13)。师还,馆于虞(14),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15),而修虞祀(16),且归其职贡于王(17)。
注:(1)表:屏障。(2)启:启发。这里的意思是助长。(3)玩:轻视。(4)甚:过分。(5)辅:面颊。车:牙床骨。(6)宗:指祖先。(7)大伯:周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宗庙里左边的位次。从:依从。(8)嗣:继承。(9)穆:宗庙里右边的位次。(10)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11)盟府:主管盟书的官府。(12)朔:每月初一。(13)虢公丑:虢国国君,名丑。(14)馆:住宿。(15)膳(yin):陪嫁的人或物。秦穆姬:晋献公的女儿,秦穆公的夫人。(16)修虞祀:不废弃虞国的祭祀。(17)职贡:赋税和劳役。
1.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二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
桓 庄 之 族 何 罪 而 以 为 戮 不 唯 幅 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 (2)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3)是以不嗣 ( ) (4)勋在王室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3分)
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4.宫之奇劝谏虞公引用了谚语,现在已成为哪个成语?宫之奇引用了谚语的用意是什么?(3分)
《曹刿论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4分)
(1)肉食者鄙( ) (2)牺牲玉帛( )
(3)小惠未徧( ) (4)公将鼓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忆少年
朱彝尊 清代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
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注: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1.本词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1分)
2.本词表达诗人朱彝尊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