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12分)
草原不都是绿色的
刘夙
⑴曾经有朋友去河北北部坝上草原旅游,回来之后气愤地说,当地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草原根本不是绿色的,而是枯黄的一片。这也难怪,很多人印象中的草原,就是漫无边际的一大片绿色,牛羊像珍珠一样点缀其间。显然他们不知道一件事:一年中充其量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草原才会呈现出这样的景色;在其余更漫长的时间里,草原并不是绿色的。
⑵以坝上草原为例,一般来说,一年的前四个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积雪才渐渐融化。雪化后,草才开始返青、生长;五月中下旬第一批野花开放,标志着草原恢复了生机,这时,绿色才如人所愿地铺满大地。六月至八月是坝上最美的季节,但进入九月后,大部分的植物已经完成了当年的生命周期,又渐渐枯黄了。这种枯黄的面貌一直持续到十月下旬,直至冬雪再度降临,草原再次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成白茫茫的一片。因此,单论时间长短的话,白色才是草原的主色。
⑶在枯黄和被大雪覆盖的季节,草并没有死。它们只是放弃了地上的部分,但地下部分还顽强地活着,通过休眠挨过漫长的冬日。这些借以越冬的草的地下部分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针茅、冰草等丛生禾草以缩短肥厚的茎基越冬,羊草等根茎禾草以细长的根状茎越冬,葱类、山丹以球状的鳞茎越冬,等等。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植物完全死亡,靠种子越冬,不过它们在荒漠性不强的草原上通常不占主要地位。
⑷如果说冬季的严寒造就了草的越冬本领,那么气候的干旱则使草能在草原上占据优势。一些针叶树也可以耐受严寒,如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它们构成了西伯利亚广阔的森林。但是庞大的身躯使得它们再怎么想办法节约用水,也还是不可避免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草原这样的半干旱、干旱地区,乔木难以生存,灌木通常也很少(荒漠草原例外);在森林中屈居第三位的草于是取而代之,成为霸主。
⑸不过,今天广阔的欧亚草原实际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可谓是相当年轻的植被。两千多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末,气温普遍比今天高,气候也普遍比今天湿润,欧亚大陆中部在当时还是森林,许多在今天只能见于长江以南的亚热带树种,当时都能在那里茂盛地生长。但是在早第三纪结束,晚第三纪开始时,地球“变脸”了,这片地区的气候逐渐由暖湿向冷干发展,森林也就不得不节节败退,最终撤离。青藏高原的隆起,更是加剧了这个过程。到五百万年前的晚第三纪,欧亚草原和其他地区的草原均已大为扩展,由此使哺乳动物中的偶蹄类也广为扩散、分化,一举成为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型之一。进入第四纪,全球气候更趋干冷,于是在草原的中部又出现了荒漠,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欧亚草原带东部随经度从草甸草原经干草原、荒漠草原逐渐变化到荒漠的地带性景观。
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冬季的茫茫大雪和刺骨寒风,以及总是干燥得令人郁闷的空气,造就了夏季草原绚烂而短暂的美景。草原,就是这样的一个残酷和美丽完美结合的世界。
(选自《青年文摘》)
1.. 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二段中“一般来说,一年的前四个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积雪才渐渐融化。”中的“一般来说”“几乎”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4.. 结合本文分析,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用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2句)(2分)
①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②关关雎鸠,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③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在杜甫的《春望》和韩愈的《早春呈张水部十八员外》中任选一首默写 (4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题目。(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2分)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说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中,“聚、怒”二字为什么用得好?(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13分 )
拒绝冷漠,给世界一点温暖
①前不久,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小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小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虽经医院全力抢救,小悦悦还是离开了人世。
②18∶1,多么让人遍体生寒的数字!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来助纣为虐,是在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我们应该拒绝冷漠,给世界一点温暖。
③拒绝冷漠,见义勇为,让我们感受到道德的巨大力量。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孩子躺在马路上抽动的那一刻“只想着救人”的陈贤妹,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桩个案里的悬殊比例,并不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代表。陈贤妹并不孤独。我们完全可以举出另外的个案,像勇敢地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扶助摔倒老人,虽被冤枉却依然无悔的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更不用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的举国相助和志愿者的驰援……在这些朴实的草根大众心中,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天经地义。
④冷漠会使个人失去生活的意义,使社会发生道德的危机。习惯了冷漠的人,就像一个无情的冷血动物,远离了人的本性。冷漠与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不少人在他人遇到危难的时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对他人的危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厚障壁,社会缺少了应有的和谐。台湾作家龙应台强调,冷漠是开放的民主社会最恐惧的危机。冷漠的后果就是将决定自己及下一代未来的权利,交给自己可能最不愿意的人手里,那就代表自食恶果的未来。
⑤我们都是一个路人,假如有一天,灾难降临你的头上,而你又无力反抗,那时你多么希望有人帮扶你一把,多么希望人心有一点真爱,哪怕只是一句安慰,半句祝福,你也不会感到那么孤单无助。可是每一个人都对你冷漠无情,你是否会对社会感到绝望,会对身边的人感到失望?你是否会埋怨舆论的无声,会怪责道德的沦丧,政府官员的无能?
⑥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牺牲品、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应该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值得信赖。
⑦哲学家周国平也说过:“让我们记住,我们不要由孤独和愤恨而堕入冷漠,保护爱心、拒绝冷漠乃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灵魂的一份责任,也是我们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让我们拒绝冷漠,给世界一点温暖。
1.第①段叙述一则新闻事件的作用是什么?(3分)
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著名导演冯小刚谈到小悦悦事件时说:“冷漠在我们的民族性里,是源远流长的。”其实不单是我们民族,其他民族也有类似情况。请你从初中语文课本中找出一则关于“冷漠”的典型事例概括的写在下面。(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17分)
三分春色一分愁
(台湾)丁颖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菌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暮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1.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含义。(3分)
2.“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为什么说这句中加点的“轻抚”一词用得好?(3分)
3.第④节作者凝视蓝天,浮想联翩。请你依据全文主旨补充出第④节的省略号省去的内容, 50字左右。(4分)
4.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是什么?(4分)
5.第⑦节描写了“倦鸟投林,牧童归家”的情景。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3分)
综合性学习。(4分)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炸弹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利比亚战火的硝烟还未散尽,叙利亚、伊朗又火药味渐浓,世界的天空又弥漫着战争的阴云。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语文实践活动中,相信同学们对战争与和平有更深刻的认识。
1.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分)
2.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