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斜塔上的实验》中的语段,完成小题。(共12分) ①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

阅读《斜塔上的实验》中的语段,完成小题。(共12分)

①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滴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②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滴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④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⑤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⑥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1..第①节末尾说“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这位年轻的医科大学生的“一连串的思考”内容是什么?(2分)

2..读了上段文字,你认为第③节中加横线的“他的感觉”是指什么?(3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的“自然的节奏原则”是什么?请用准确的语言概括。(3分)

4..第④节中说这个大学生一到家,就“做他的实验”。请问:他做实验所需的材料是什么?对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要求?(4分)

 

1.链条的节奏是不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往返摆动一次用的时间是不是一样长。(2分) 2.链条的节奏有规律,挂灯每往返一次用的时间一样长。(3分) 3.垂直摆动的物体不管往返距离是大还是小,每次往返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3分) 4.材料一:两条绳索——长度相同;材料二:两个铅块——重量相同;材料三:厅柱——地方不同的厅柱(4分,每点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花,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3分)

导游小张带着旅游团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景点登山。行至半山时,一位老太太的衣服被路边的荆棘划破了,她蹲在那儿再也不愿意登山了。导游走过去,笑眯眯地对她说:“____________。”老太太一听,脸上的愁云一下子就没有了,高高兴兴地继续登山了。

想一想,这位导游到底说了些什么话?请你把导游可能说的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5分)

生前死后皆悲壮

①胡杨是杨树的一个种类,生长于沙漠地带,系地质时期古地中海残遗物种,距今已约有6500万年的光辉历史。因此,有人把胡杨称为“沙漠活化石”。

②胡杨叶子长得与众不同,其树体下半部的叶子狭长细小,如柳树叶;树体上半部的叶子呈阔卵形或心脏形,似白杨叶。外观上,胡杨长得杨不杨柳不柳的。胡杨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可从树干裂口处流出类似人眼泪般的咸味浆汁,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感情树”。

胡杨对恶劣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合性。额济纳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0毫米至50毫米,最少还不足20毫米;而年水分蒸发量却是年降雨量的60倍至70倍,空气十分干燥。这里夏季最高温度竟可达60℃至70℃,而冬季最低温度却在一30℃以下。该地区长年大风弥漫,沙尘暴肆虐,形成了典型的恶劣沙漠环境。但只要有一些地下水的滋润,胡杨即能生存下来,而且长得枝繁叶茂,寿命特别长。葫杨的根系特别发达:主根可伸向地下数十米,竭力地吸取深层地下水;侧根长达20米至30米,贪婪地吸取周围地表水分。

④沙漠中成片的胡杨林,既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沙区气候生态环境,也可为生活于其中的大批飞禽走兽提供生存繁衍的场所。所似,胡杨被人们誉为“搏击风沙的树中骄子”“沙漠千金树”等。

⑤由于气候变暖变干,祁连山雪线连年上升,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黑河出水量不断减少;加上中游地区大面积垦荒,农业用水量剧增,使黑河下泄至额济纳绿洲的水量锐减,引起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因此,额济纳绿洲日渐萎缩,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⑥额济纳绿洲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形成了极为壮观、悲凉的自然景观。从达来呼布镇东南部一片宽阔的干旱沙地上可以看到:千万棵枯死的胡杨,虽经漫长岁月的风吹沙打、烈日曝晒的摧残,但也没有腐朽,没有被虫蛀,仍然顽强地立于寂寥的沙地上。它们东倒西歪,神态奇形怪状,似乎生命和死亡曾在这里发生过一次次殊死的搏斗。难怪人们赞誉胡杨“生前死后皆悲壮”。胡杨生命陨落得这般乐观、壮丽,真令人赞叹不已。

1..(1)人们把胡杨称做“沙漠活化石”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人们为什么把胡杨叫做“不杨不柳”“感情树”?(2分)

2..阅读第③段画线句“胡杨对恶劣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回答:

(1)为什么说胡杨“很强的适应性”?请你根据有关内容简要进行概括。(2分)

(2)胡杨之所以有“很强的适应性",是因为:                                                                                           (请用原句回答)(1分)

3..造成额济纳绿洲胡杨大面积枯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归纳。(3分)

4..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赞美胡杨“生前死后皆悲壮”吗?(2分)

5.结合本文所述的胡杨生长的现实,并联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有关内容,任选一度,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5分)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文章第一自然段哪两个词语点明了作者的心情或心态?作者为什么有此心情或心态? (4分)

2..文中写了玉簪花的哪些特点或品质?用词语或短语概括。(4分)

3..作者在《紫藤萝瀑布》中l以紫藤萝花喻美好的人生,告诉我们生活道理。这篇文章以报秋的玉簪花喻理,隐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4..文中有两处写了看似与玉簪花不相干,实则是必要的内容。请选取其中一处进行分析,阐明作用。(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