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 大鼠(8分)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

(四) 大鼠(8分)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被啖食 (  ▲  )  (2)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既而鼠跳掷渐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3..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2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1.(4分) (1)就(2) 正巧(适逢)(3) 都(全) (4) 缓慢(迟缓) 2.(2分)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逃窜后)的疲乏。 3.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唐雎不辱使命(10分)

《战国策》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此庸夫之怒也                  (2)秦王色挠           

(3)长跪而                    (4)寡人           

2..下列各组划线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天子怒           夫专诸刺王僚也,

B.头抢地耳           徒有先生也

C.仓鹰击殿上         何至此!

D.长跪谢之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2分)

 

查看答案

(二)少些模仿,多些创新(11分)

刘根生

①如今,我们好像进入了文化“模仿秀”时代。一台旅游演出作品《印象·刘三姐》火了,《印象·某某》便在各地四处开花。一部谍战剧《潜伏》走红,各种谍战题材电视剧便热映各大荧屏。一个电视娱乐节目打响,各大电视台便都开始闹腾。一部经典作品翻拍成功,经典翻拍便开始泛滥。从天安门到世博中国馆到鸟巢,这些建筑在不少地方都有“山寨版”。就连城市也变得“惊人相似”,以致我们行走在各个城市之间,越来越没有陌生感。若说先行者抛出的是一块“玉”,盲目跟风之作便是一块块“砖”。

②对模仿,我们当然不能一概否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可赞,如果后来者能“吃”出新方法,吃出新意境,照样可嘉。创新往往也需要模仿,在和别人差距比较大的时候,模仿常常是创新的第一步。但创新绝不止于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之后推陈出新,以求后来居上。如果总是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就不仅显得僵化呆板,也必致新意全无。如此“模仿秀”当然就让人乏味了。

③古人写文章,推崇“三番来者”论。“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作文如此,文化创作亦是如此。看到成功先例仅是有了“第一番来者”境界。穷其奥秘,了解成功的内在规律则可谓有了“第二番来者”。把成功的内在规律与斯时斯地斯情斯境相结合、相吻合,才算“第三番来者”。在此基础上精打细磨、精雕细琢,才可能造出更优更美之“玉”来。如果有了“第一番来者”,就迫不及待地照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拿着别人底片再冲洗一张照片。

④止步于模仿,诚然是创新能力不足的缘故,也与一种“寄生心理”有关。当一种新的文化创意被市场接纳,并产生巨大效益之后,还同时会形成一种“市场效应”,市场会对这类文化创意充满期待和需求。文化寄生者们瞄准的就是这个新的市场需求空间,通过快速生产出模仿作品,满足市场需求而图利。受众消费这些模仿作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时,模仿作品往往也在图得小利或血本无归之后淡出市场。

⑤当年,鲁迅先生有感于中国人求同心理太重而呼吁:“向庸众宣战!”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模仿秀”的存在,还基于这样一种“庸众心理”。也就是你会的,我也要会;你能做,我也能做。当一些电视台苦于无好节目吸引人之际,突见一节目火爆,觉得不过尔尔我也能行,于是立马跟进。这种“庸众心理”的本质,只在于“找齐”而非超越。文化创造“向庸众宣战”,即是要改造这种“庸众心理”,建树一种“你强,我比你更强”的竞争意识,培养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

(选自《人民日报》 2010年12月8日)

1..文章第①段列举了多个文化“模仿秀”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2分)

2..“若说先行者抛出的是一块‘玉’,盲目跟风之作便是一块块‘砖’。”句中加点的“玉”“砖”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4分)

3..结合文意,说说能否将本文题目“少些模仿,多些创新”改为“不要模仿,只要创新”。为什么?(3分)

4..选文最后说“建树一种‘你强,我比你更强’的竞争意识,培养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培养“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2分)

 

查看答案

(一)鞋(13分)

阎耀明

①年轻人的鞋坏了,去修。街口就有一个修鞋的,摊子不大,一个戴着单帽的人在埋头干活儿。年轻人把鞋放下,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说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取。

②年轻人就离开了,往街上走。年轻人心里正烦。年轻人大学毕业有一阵子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人介绍一份,年轻人嫌工资太低,而且给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老板打工,年轻人觉得有点那个。年轻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觉得不太满意,没有去做。他每天都注意看报纸上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出去联系,有时上门毛遂自荐。结果,都没有谈成。年轻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别的不用说,光鞋就走坏了两双。鞋走坏了可以修,往修鞋摊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终没有影子这让年轻人很是心焦。

③取鞋的时候,年轻人付了钱,正要走,修鞋人问:“还没有找到工作?”年轻人一愣,说:“没有。”转身闷闷不乐地走了。

④不久,年轻人又去那儿修鞋,却先愣了一下。原来的修鞋摊儿不见了,被一间干干净净的小屋取代了。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着一本杂志看。年轻人走进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说:“这小屋不错。你发财了。”街口这地段,金贵,能有一间屋,是许多人眼馋的事。修鞋人说:“夏天省得风吹日晒,冬天省得挨冻,享点福吧。”年轻人说:“你把一个小小的修鞋摊儿干大了,不简单。”修鞋人放下杂志,开始干活。

⑤年轻人没有出去,拿起杂志一看。竟是一份文学杂志。年轻人问:“你喜欢?”修鞋人说:“喜欢。”转眼就修好了。修鞋人问:“这么久了,应该找到工作了吧?”年轻人有点不高兴,觉得修鞋人多嘴。但他不好跟一个修鞋人发火。年轻人没有说话。修鞋人真是多嘴。年轻人往外掏钱时,又说:“这个小摊儿,我干了两年多,总算有一点模样了,我挺高兴的。”年轻人觉得修鞋人说的话是给自己听的,有挖苦人的味道。放钱时就把不满表现出来了,他没有放,而是扔。修鞋人似乎看出来了,淡淡地笑了一下。  

⑥年轻人再次来修鞋时,修鞋人放下杂志,请他先坐下,还倒了一杯水。年轻人就颇感迷惑,不知道修鞋人为什么这么客气。修鞋人说:“我们是校友。”年轻人一惊,认真地看修鞋人,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人。修鞋人说:“你大学没毕业的时候,有一年寒假你到我这儿修鞋,我见你带着校徽,知道咱俩是一个大学的校友。”年轻人吃惊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修鞋人。修鞋人说:“我毕业已经两年了。我高你两界,算是师兄了,我叫钉子。”年轻人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说:“钉子?对了,是钉子。我在校报上见过这个名字。钉子就是你呀?你好像写了几首诗,发表在校报上。”修鞋人说:“没错,钉子就是我。我挺喜欢文学的,觉得生活中如果有文学相伴,那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能啥都不干呀,就干起了这个。我父亲是鞋厂的技师,摆弄鞋有一套,我学来了。”

 ⑦年轻人不解地看着修鞋人,心里觉得一个大学毕业生修鞋,咋想咋有点那个。修鞋人开始干活儿。年轻人翻着杂志,竟看到钉子的名字,杂志上登了他的一篇小说。年轻人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写的就是修鞋的事。“修完了。”修鞋人说:“鞋穿在脚上,所以鞋听脚的。我只会修鞋,不会告诉脚怎么走路。所以我和你说过的话,你可以不听,或者只当没有听见。”

⑧年轻人拿出钱。修鞋人说:“这次不要钱了。”“为什么?”年轻人问。“不为什么。”修鞋人答。年轻人看了修鞋人一眼,似有所悟……

⑨年轻人走出小屋,在门外站了好一阵,才慢慢离去。

                                                                 (有删改)

1.本文记叙了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三次修鞋的经过。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文中两处“有点那个”中的“那个”分别指的是什么,表现了年轻人一种怎样的心理?(2分)

3..仔细阅读划线句,“年轻人看了修鞋人一眼,似有所悟……”请联系全文,说说年轻人感悟到了什么?(3分)

4..你欣赏这里的“修鞋人”吗?为什么?你的脑海中有没有让你欣赏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他的故事写下来。(4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4分)根据下面描述,写出对应的人物及其性格。

①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

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一拳是他打的,他是      ,他的性格         

②  他“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他道:“你

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他是            ,他的性格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3分)

  10月5日,56岁的乔布斯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去”,消息传来,全球同悲。政界领袖赞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商场对手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深感悲痛,全球媒体更是用大幅版面追忆乔布斯。你认为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关心乔布斯逝世?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下你的想法。

  材料一: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拥有非凡的勇气去创造与众不同的事物,并以大无畏的精神改变着这个世界,同时,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材料二: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现在看来,被苹果电脑开除,是我所经历过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从头来过的轻松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么确定,让我自由进入这辈子最有创意的年代。有时候,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不要丧失信心。”“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