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4分)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4分)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诗歌前两句中“送”、“动”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2分)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秋风”本没有情,寒冷也没有声音,但巧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2分)(修辞或手法1分,具体内容分析1分)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1分)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1分)。(共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下面句中的“故”与“王惊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

B.广故数言而欲亡

C.公问其故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3.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请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长勺。

A.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①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②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据介绍,③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届时,④这些节目所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查看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I (20分)

钧瓷三足炉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虎子妈要卖家里的“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山村就像炸开了锅。

当王老师听到消息,从镇上赶到虎子家时,巧儿嫂子正跟虎子妈讨价还价。

钧瓷三足炉就放在堂屋方桌的正中央。三足炉紫口铁足,古朴端庄,厚重鲜艳。炉身湿润雅致,周身布满蚯蚓走泥的窑变流纹,如高山云岚,峡谷飞瀑。

巧儿嫂子看到王老师,眼里闪出一丝不安,但很快就镇定自若了。“王老师来了,你可要说句公道话啊!”巧儿嫂子说,眼睛忽闪忽闪地瞟着王老师。

巧儿嫂子走南闯北,几年时间就盖起了三层楼,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她的钱来路不明,据说在跟一个盗墓团伙倒卖文物。

“王老师是我们这里最有学问的人,王老师你说,这个三足炉会是钧瓷吗?”巧儿嫂子的语气咄咄逼人。

对于钧瓷,王老师还真有所了解。钧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曾被宋徽宗征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因此留下来的钧瓷文物极为罕见。

“是啊,市面钧瓷文物是不多见。”王老师实话实说。

“三婶听见了吧,这么一个赝品,八百已经不少了。”得到王老师的认可,巧儿嫂子话茬转向虎子妈,“要不是想帮虎子兄弟一把,谁要这个东西?吃又不能吃喝又不能喝。”

“这真是祖上留下来的。”虎子妈面有难色地说,“虎子爷爷过世的时候,把我们都叫过去,说这钧瓷三足炉是无价的传家宝,饿死也不能卖。只是……虎子考上了大学,我不能看着孩子上不成学啊!”

虎子妈眼里充满了泪水。巧儿嫂子见状,赶紧说:“这样吧,三婶。我给你一千,这两百就算我给虎子兄弟送的路费。你也别一口要一万了。听起来都吓人。”

虎子妈犹豫不决:“你给我一千有什么用,离八千块钱的学费还差老远,虎子这大学还是上不成。”

王老师看到虎子妈为难,就劝走了巧儿嫂子。

王老师拿起三足炉,仔细端详,隐隐觉得这是件稀世之宝,就劝虎子妈:“孩子学要上,这传家宝也不能丢。”

虎子妈一脸无奈:“要不是实在没法,谁会把传家宝卖掉啊!”      

王老师出了个主意:“要不我以虎子学费的价钱把这宝贝买下?”

王老师的话让虎子妈吃了一惊,她知道,一个穷教师哪里能有那么多钱买个古董啊?万一真是个赝品,又怎么对得起人家王老师啊?

巧儿嫂子左思右想不对头,便又快马加鞭折了回来,听说王老师要以虎子学费的价钱买这只三足炉,就把虎子妈拉到一边,要出一万二买下,这下,虎子妈左右为难,卖给这个也不是,卖给那个也不是。

“巧儿嫂子,我可是说这四年大学的学费哦,如果你愿意,那这个三足炉你就拿走好了。”

王老师的话使巧儿嫂子像木桩一样愣在那儿,“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瓷炉,真是发疯了!”巧儿嫂子愤愤离去。

看着巧儿嫂子走远了,王老师安慰站在那儿发愣的虎子妈:“不过,老嫂子,这钱我一时拿不出来,我先拿出一万,剩下的我以后每年给一万,你看好不好?”虎子妈不知所措地直点头。

“你看,老嫂子,在钱没有给完之前,这三足炉还是你来保管吧。”王老师说。

“不!不!不!”虎子妈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我本来就想卖个虎子一年的学费,以后的钱我慢慢再凑。你一下子给我这么多,这三足炉还是你拿去。”

王老师手捧钧瓷三足炉走进“专家寻宝团”电视直播现场时,已是五年以后的事了。专家让王老师讲述一下宝物的来历,王老师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当年王老师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两口子为儿子存下的上大学的钱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向节省惯了的王老师要用这些钱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就想到了资助贫困大学生。正好听说虎子妈因虎子没钱上大学要卖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王老师就去把它“买”了回来。

“如果是真的,现在的市场价已经几十万了,”专家一反常规地插话说。

“我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想借一下专家的法眼,如果是真的,我就给人家还回去——毕竟是人家的传家宝;如果是赝品,我就留下来当我的传家宝。”王老师平静得像一泓潭水。

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专家小心地捧起钧瓷三足炉,仔细端详。

场下观众安静地睁大眼睛等待专家的鉴定结果。空气像要凝固一样……

                                    (选自《民间故事》,有改动)

1.、小说围绕“钧瓷三足炉”写了哪三件事?(6分)

2.、小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的描写方法来写巧儿嫂子?(3分)

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王老师,作者为什么要花费笔墨写巧儿嫂子?(3分)

5.、你希望这个钧瓷三足炉是真品还是赝品?请结合你对王老师形象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