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扶桑花里的《诗经》 ①沉睡的神态,是一片眼影,涂在春天里的睡眠上,沉默的扶桑树,...

扶桑花里的《诗经》

①沉睡的神态,是一片眼影,涂在春天里的睡眠上,沉默的扶桑树,仿佛等待着谁吹响天空的号角,让草尖上的晨雾,退出一条道路来。在滇西北,那一条峡谷井一样深,我与它厮守着,阅读着那本厚厚的《诗经》,心里却怀想着一个遥远的城市。滇西北的峡谷,在群山里像一座古老的寺院,在红尘之外,在内心深处。我不知道,是谁在这间破败的屋旁,植下了一棵扶桑树,经年之后,它长长的枝条已经抵达了被雨水浸黑的屋檐。扶桑花在深夜里开放着,潜伏着。等我推开门,清晨的坡地上,淡黄色的阳光已经把峡谷里的岩石和草丛蒸出一片雾气来,给它们镀上一层湿意。

②怀想着一座城市,我的梦便与这条深深的峡谷无关。

③火车开进了站台,那么多的人,手里提着行李箱,在挥别与叮嘱中挤来挤去。脚下的道路不是单行道,我站在路边,对着自己的内心,一遍又一遍地拷问:走?还是留?只身一人,在城市里,闻着房间里的霉味,我终于对自己说:该回去了。

④回到峡谷,我就走不出去了,没有谁会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回到那座城市里去,把我丢失在那里的脚印和心找回来。是的,在这幽深的峡谷里,手里拿着古老的《诗经》,我又想到了那座遥远的城市。虽然那座城市里也有紫红色的玉兰花,初春时节,都会在枝头上焰火一样绽放。但是,一去不返的人是我,而不是谁离开了峡谷,去了那座城市,让我日夜思念。

⑤靠着扶桑树粗大的树干,我把《诗经》放在脚下的一只小木凳上,听着江水在远处的山腰后面哗哗地流淌着,那水声,仿佛是一条连绵不绝的褐色绸缎,在风里无休止地展开,在炽烈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群山顶上飘过一朵灰色的浮云,峡谷里顿时暗了下来,就像一只巨大的河蚌,收拢了它的壳。是啊,我离开那座城市的时候,是因为一扇门对我关上了。只有这个峡谷,就像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从来都用那群山之间的怀抱,接纳一个归来者。回到峡谷里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人和一本《诗经》。只有峡谷,才会对我有如此的夸赞。

⑥云朵从头顶上掠过去了。我从树影里走出来,站在阳光里,面对着峡谷对面倾斜的山脊,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正午,阳光照着整个峡谷里的岩石、草丛、藤蔓、水渠、磨坊、栈道,所有的植物都在疯狂地生长着,白天的阳光把充足的温暖送到每一片叶子上,只等着暮色降临的时候,凝结的露珠又会让那些土壤潮湿,让水分沿着在地下密布的根须流淌。这样的峡谷,每一年都有花朵绽放,瓜果飘香,当我转过身来,向着身边的扶桑树做出一个拥抱的姿势,却看见枝头的几朵扶桑花早已完全绽开了,它们宽阔的花瓣火焰一样缀满了纤细的枝头,那灼目的颜色,仿佛是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乐。我对自己说:重新开始吧。当我翻开我的《诗经》,最开始的一个篇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不是一首爱情诗,但它说出了绵长而执著的爱。《诗经》翻开了,这是第一个篇章,后面还有三百零五篇。我的小屋也只是峡谷眉心上的一颗暗红色的痣,谁又能够清楚地知道,这峡谷究竟又有多宽广呢?

(选自《厦门义学》有删改)

1.全文描写了峡谷多个时段的景物,请指出是那几个时段?(3分)

第①段:             第⑤段               第⑥段            

2.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用“              ”表现春天黎明的特点,用“                   

       ”表现峡谷的特点,体现了峡谷空灵的特点。(2分)

3.文章的第①段为全文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表现了作者对峡谷怎样的感情?(2分)

感情基调:                                      

对峡谷的感情:                                                

4.作者对“峡谷”和“城市”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5.作者写城市的玉兰花有什么作用?(2分)

6.作者在最后一段为什么提到《诗经》?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①早晨⑤中午⑥午后或傍晚 2.睡眠 退出一条道路来 3.淡淡的愁思和热烈的希望 对峡谷、扶桑花的喜爱之情。 4.滇西北的峡谷生活是恬淡的生活,是作者精神世界的象征;而城市生活是世俗的生活,是作者孤独的象征。作者在城市中遭到排挤,感到孤独、寂寞,但峡谷的生活给作者以力量和美好的感受。 5.文章用城市的玉兰花与峡谷中的扶桑花形成对比,两种花都是在春天开放、都是红色的,但“我”离开了玉兰花回到了扶桑花的身边。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生活、峡谷生活的看法,体现了作者对峡谷生活的喜爱之情。 6.因为《诗经》是作者生活的精神力量。扶桑花开满枝头,手中的《诗经》体现出来的也是开始。“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生机、是开始,是对未来的期望。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火星上奇妙的石柱(8分)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部分地面。科学家研究大量先前的发现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是美国地质勘测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莫西·米拉卓和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共同发现的,他们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地质学》杂志上。

科学家表示,这种被毁断裂特征叫“柱状节理”,这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被发现。那么什么是柱状节理?我们知道耸立在海边的所有岩石群统称为丛石。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能使人感觉到天的神秘。其实,组成丛石的岩石在地形学上相当于柱状节理,即熔岩冷凝时收缩形成很好的节理(缝)。比如,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节理比较规则。冷却过程中熔岩的表面通常收缩形成一些中心点,连接这些点的线中央又形成向两侧各成直角的缝。收缩的中心点如果分布均匀,各个方向的缝相结合构成六角形的形态。而且这些缝(节理)如果发育比较理想,那么它把熔岩分离成无数个六角形的石柱。这样的节理就叫柱状节理。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米拉卓说,这种石柱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HiRISE照相机正好具备清晰拍摄这种石柱的能力,如果照相机以正确的方向对准这些石柱,就能清晰地拍到它们。”当陨坑形成时,其壁上的岩石就会向后倾斜,指向天空,从而可以容易辨认出来。

在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米拉卓表示,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节理表明火星熔岩是被洪水周期性淹没导致熔岩快速冷却形成的。他们估计此洪水泛滥的周期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相比之下,在地球上,柱状节理普遍存在。比如,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中就有。这为研究火星上的柱状节理提供了一个参照。

表明火星地面曾被洪水淹没过的其他地质特征还包括一些峡谷,模型研究表明一些地区至少被淹没过一万年。科学家称,火星凯希谷曾遭遇过不同规模的洪水冲袭。一些来势凶猛的洪水甚至可能淹没了谷地的最高处,而小洪水只在河道中奔腾下泻,并不断使河床加深。

1.根据文章内容,给“柱状节理”下一个定义。(2分)

“柱状节理”就是                                                                 

                                                                                 

2.“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一句中加点的“大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2分)

3.下列不属于柱状节理一项是(   )(2分)

A.耸立在海边的,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

B.地球上,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

C.火星上,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规则的缝。

D.火星上,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的节理。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地面。

B.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C.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发现这种石柱似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D.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这种柱状节理是火星独有的地理地貌。

 

查看答案

班里举行“毕业畅谈会”,邀请了校长和所有的任课教师参加,也请你参加。(10分)

1.校长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把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概括为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需要我帮助吗?”对这三句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乐观的心态 自信的表现 爱心的体现

B.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积极的进取精神 友善的生活态度

C.珍惜生活 敢于超越自己和他人 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D.肯定他人 有协作精神 有怜悯心

2.同学小明赞颂了真挚的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上你的温暖。”(2分)

请你也说一句:                                                            

3.请你用“颁奖词”的形式,表示对某一学科老师的感谢。(不少于50字)(3分)

4.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打算,请用一首小诗加以表达。(不少于6行)(3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8分)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关雎》中的青年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发了“                   ,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长歌行》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俱怀逸兴壮思飞,                      ”写出了李白期望有所作为的心声;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表现了感时伤逝之情怀;范仲淹《渔家傲》中的“                                          ”渲染了古代西北边陲的悲凉秋景;而《过零丁洋》中的“                                          ”则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讨山越 (屡次)君宜之(拜访)

B.遂往蒙 (到)肃于是越席之(接近,靠近)

C.鲁肃蒙言议(经过)非吴下阿蒙(再)

D.因为肃五策(谋划)即刮目相待(重新)

2.下列划线的虚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故意待也醒能述文者

B.母哀舍之鸣之不能通其意

C.归以告母缊袍敝衣处

D.肃于是越席就属予作文以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B.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有意这样对待他。)

C.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开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

4.下面对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鲁肃对吕蒙原先比较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B.从两段文字看,吕蒙是一个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的人。

C.甲段文字中,吕蒙的母亲要惩罚他的原因是他做了山贼。

D.从两段文字看,鲁肃所重视的人才必须既有武略,也有学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C.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凋危机。困难群体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束手无策

D.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