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漫话阶梯 刘心武 ①最早的阶梯,追求的完...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漫话阶梯

刘心武

①最早的阶梯,追求的完全是连接两个以上的不同平面的功能性。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梯逐渐具有了心理属性,也就是说,人们建造阶梯,不仅是为了方便从一个平面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平面,而且,也是为了达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②比如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本来,那地面是平的,可以平地起殿堂,但为了体现出天子的威严,就先起五米高的基座,再建造大殿,而分为几层的基座,再以阶梯连接,阶梯中段专供皇帝行走的部分,称御道,用最优质的汉白玉石,雕出祥云飞龙的图案。过去都称皇帝为“陛下”。“陛”是皇宫阶梯的专称。明明皇帝高高在上,臣民在他殿堂的阶梯下,似乎称他“陛上”才对,但皇帝至少在口吻上喜欢贬低自己,比如自称“寡人”,这份虚伪很有意思。

③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皇宫,像祭坛、寺院、道观、王府等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都一定要平地垒起高基座,建造有气派的阶梯,以体现出对神佛贵人的尊敬。现在仍存在的河南开封龙亭,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达于极致的典型。它是在平地拔起的十三米高台上盖出一个殿堂,里面供奉着称颂“真龙天子”即“皇帝万岁”的牌位,专用于在彼处由钦差大臣宣谕“圣旨”。殿堂即“龙亭”前面的台阶分三层共72级,故意建造得相当陡峭,那夸张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出心理反应。

④近代社会建筑中的阶梯仍可起到主导人的心理意识的作用。由吕彦直设计的完成于1929年的南京中山陵,由陵下到陵寝主体,落差为73米,设置了八个过渡性平台,一共有392级台阶(当时中国人口为三亿九千二百万)。当谒陵者在头几个平台的阔台阶上往上行走时,所望见的只是天宇,要随着一步步的攀登,那顶部的蓝瓦祭堂才会慢慢地浮现眼前。这就是建筑师利用长距离、缓爬升的阶梯,来调整谒陵者的心理,使其能够“默默想音容”,将崇敬与缅怀的情绪达于浓酽。

⑤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有意将其基座与紫禁城内的三大殿取齐,但阶梯的设计,则采取了广阔通透的方式,尤其是东门阶梯的设计,很有大国气派,可以容许成百上千的人同时拾级而上,确有“让人民当家作主”的韵味。莫斯科1995年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建造的胜利广场,用若干大平台来达到提升主建筑的目的,其间的阶梯故意“不起眼”,也是一种巧妙的手法,表达出一种苦尽甘来的欣慰与舒展。

⑥城市公众共享空间的阶梯设置,一定要突破狭隘的功能需求,营造出奇趣妙境。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最出彩的就是1723年由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的那一组面对“破船喷泉”的扇形阶梯,它不仅是“视觉冰激凌”,更可以当作舞台承载多种形式的表演。已经有太多的电影利用它作为背景去表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那一组台阶实际上已经是人们熟悉的具有生命的存在。

⑦阶梯并非简单事物,在当下生活中,除了其实用性,“阶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共享空间时。

1.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阶梯?在他看来,阶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6分)

2.阅读第④段,思考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有意将其基座与紫禁城内的三大殿取齐,但阶梯的设计,则采取了广阔通透的方式,尤其是东门阶梯的设计,很有大国气派。

4.【阅读链接】

李森祥在课文《台阶》中有这样的叙述: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第二次再坐台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的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结合本文,你能谈谈你对《台阶》中“父亲”的行为是如何理解的吗?(6分)

 

1.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阶梯(1分);近代社会建筑中的阶梯(1分);城市公众共享空间的阶梯(1分)。阶梯具有心理属性,能让人达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3分)。 2.举例子、列数字(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作为现代社会建筑的代表,南京中山陵的阶梯设计起到了主导人的心理意识的作用(2分)。 3.不能删去(1分)。“尤其”起到突出说明的作用,说明人民大会堂阶梯的设计都注意了广阔通透的设计,而东门阶梯的设计尤为出色,说明语言更为准确。如果删去,则没有这种效果(3分)。(作用必须结合文本,否则不得分) 4.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渴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建造高高的台阶,体现出一种气派,能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所以建造高台阶是父亲的精神追求。但高台阶建成以后,父亲坐在最高的台阶上,与他对自己的心理定位又不相符合,好像与他人有了距离,从情感上,他并没有想要“高人一等”,所以他又往下挪自己的座位。 【解析】 1.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可以尝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内容来概括三种阶梯并分析出其特征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大体可用如下方法:方法+特征,在分析特征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句。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注:不解释“尤其”不扣分,但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4.本题时一道开放题。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链接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与人书

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①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

①习染:逐渐沾染不好的习气。②审问:细致深入地思索探究。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子羔,姓高,名柴,曾为卫国士师;原宪,字子思,曾为鲁国邑宰。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不日进则日退

(2)夫以孔子之圣

2.解释下列划线字(2分)

无车马之                                十室之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

(1)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作者举孔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你能再举出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吗?(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丰乐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是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滁州时修建,写有名文《丰乐亭记》。长郊:广阔的郊野。春将老:春将暮,春天快要结束。

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的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2.诗歌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请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3.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远远的街灯明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事为己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怀激烈的诗篇。不论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的呐喊,还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的喟叹,都让我们久久难以平静。

 

查看答案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1分

2.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1分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着落:                    慈善:      

4.文段中划线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2分

5.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

6.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7.“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1分)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词语。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喷以烟(        ) 鹤云端(        )

  凹者为(        ) 出神(        )

2.读准节奏,请用“/”标示出朗读的节奏(划两处)。1分

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3.翻译句子 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夏天人们都要把蚊子驱出蚊帐外,而“我”为什么偏偏要“留蚊于素帐中”?这表现了“我”怎样的特点?2分

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是一只癞虾蟆,那么“山”和“树”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这样称呼它们?2分

6.你有过这种“童趣”吗?请简要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