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自谓可将兵十万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送之      走:             

(2)自谓可兵十万      将:              

(3)有土寇    会: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4.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      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             和                 。(2分)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自谓/可将兵十万  2.(1)跑  (2)率领(或“带领”)  (3)适逢,正赶上 3.(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4.借书 抄书  打仗失败   治水失败 5.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解析】 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节奏划分。 2.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4.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5.只要总结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面题目 (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②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③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奋进。④面对“最美妈妈”吴菊萍,我们感受着爱的wēn xīn,不禁黯然失色A;⑤面对“苏泊尔”等诸多企业的屡屡“超标”,我们体会着中华民族kuí wú背后的软弱与无奈,不由得尴尬不安;B;⑥面对“美军焚烧古兰经”的沸沸扬扬,我们又品味着“落后就要挨打”的至理,生发出kāng kǎi激昂的强国之志。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A处成语使用不当,请你改填一个恰当的成语:                。(1分)

3.请在B处仿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连贯,构成排比句。(3分)

4.这段文字中有一句与全文中心不符,通读上下文,你认为应删去第       句。(1分)

5.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召开,如果你有机会采访人大代表李国璋,你会向他提哪两个问题呢?(4分)

链接:在汉明妃王昭君故里湖北省兴山县,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璋孜孜不倦学法律、认认真真履职责的动人事迹,人们耳熟能详、有口皆碑。在山里,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对此,李国璋针对山区教育均衡问题,提出“加大教育投入,建好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上好学”的建议。在他的建议下,近几年兴山县人民政府花在改善办学条件上的资金就高达几千万元。近三年,该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100%入学就读。

小记者提问: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小时侯,在爸妈的怀抱中,你可能非常渴望长大。如今,你真的长大了!成为了一名中学生,你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学会了自理生活,也懂得了理解、宽容与尊重。可是成长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收获的快乐,也有失落的烦恼。现在,你的感觉如何呢?或选取成长中的一段经历,或畅谈长大后的感受……请以“成长”为话题,创作一篇文章,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温馨提示:

1、不要忘了给你的文章拟个“响亮的名字”。

2、展示你的才华时,记住“好的开篇是成功的一半”。

3、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你的作品,请写出你最漂亮的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3分)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这是为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4分)

3."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4.文章四、五、六三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3分)

5.

“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风筝》选文的片段,回答文后题目。(13分)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

  但我向来是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的不堪,然而最喜欢放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的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有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的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的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在肃杀的严冬,见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本应感到春的暖意,而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4分)

2.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说是“不幸”,“不幸”应怎样理解?(3分)

3.“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那些事?(3分)

4.在划线句中的“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