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分)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3分)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1分)

4.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2分)

5.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6.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队 3.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慷慨就义) 4.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5.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6.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解析】 1.过渡包括承上启下,此处重在引起下文。 2.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事件)。 3.不求统一答案,意思相关成语即可。 4.学会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问题。 5.要有人物、做法(事件)等要素。 6.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或以钱币之(          ) (2)自是指物作诗就(             ) 

(3)稍稍宾客其父(             ) (4)邑人之(            )

2.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忽啼求之    B借旁近与之   C秀才观之    D不能称前时之闻

3.用“/”划分句子停顿。(2分)

(1).借 旁 近 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2)余 闻 之 也 久。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6.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7.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默写考查,按照要求填写诗句或者文学常识(10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            》)

2.马上相逢无纸笔,                    。(       《逢入京使》)

3.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4.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

5.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嵋山月歌》)

6.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作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4分)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分)

2.本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2分)

 

查看答案

名著欣赏:(5分)

           (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书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名字)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动画片《三个和尚》中的一场大火使三个和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救火,只见小和尚忙得   (1)  ,瘦和尚累得   (2)   ,胖和尚喘得   (3)   

A.直不起腰         B.接不上气        C.收不住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