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C.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杭州的“民间国宝”。

 

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为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中为去掉和中老年。D中为去掉“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

A.对老师的家访,他很感激,恭恭敬敬的送上了一杯茶。

B.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去参加义务劳动。

C.大家去游玩,我本来不想去,但经不起大家的生拉硬拽,也只得随声附和地跟着。

D.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汉字(2分)

一扇天窗,xiè(    )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常常,母亲的声音róng(    )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chánchán(     )地抚遍我的全身,yì(   )进我的心坎。

 

查看答案

作文  (50分)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份成熟,有了一份思索,有了一份宽容,有了一份激动,有了一份失落,有了一份感动,有了一份愧疚,有了一份憧憬……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体完整。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班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在寒冷多风的冬日里,植物园里一只行动迟缓的蜗牛,正一步步慢慢地爬上苹果树。附近树上的麻雀和松鼠很好奇地围了过来,着实嘲笑了它一番,其中一只麻雀飞过去对它说:“嘿,傻家伙,你不知道这树上已经没有苹果了吗?干吗还拼命往上爬?”蜗牛并没有停下它的步伐,边爬边说:“等我爬上之后就会有的。”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题目。(共4分)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2分)

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10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主管养鸟之事)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谏杀烛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吾妻之美我者     美我:                           

(2)臣之妻臣       私: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乙】文中晏子想救烛邹,却先列数其罪,并“请杀之”。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甲】文第二段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4.邹忌、晏子进谏说理时,在方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