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五柳先生传(10分)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

五柳先生传(10分)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造饮辄尽(    )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3分)

 

1.(每个字一分)(1)处所  (2)爱好、特别喜欢   (3)就   (4)辈、同类 2.(3分)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3.(3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解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3.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4分)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解】“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哪些特征?(2分)

2.后人为什么说“孤客最先闻”中“最”字用得好?请联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分析。(2分)

 

查看答案

错过(11分)

刘心武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布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不明事理)的渊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正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固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即意识到了,并立即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聚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固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对“错过”的独特体验。(2分)

2.作者认为“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就“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这“升腾的能力”指的是什么?(3分)

3.下列句子修改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3分)

原句:“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改句:“错过”把人的一生映衬得很明艳。

4.“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理解。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

我的母亲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

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选文写了几件事?试概括出来。(2分)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为什么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分)

3.文中加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备用成语: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    )          (    )             (    )

2.【品春韵】春联为春天增添了喜庆气氛和文化韵味.有一种对联叫“集句联”,是从名人诗文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一对联句。有人用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作为上联,请你从备选的诗句中选出恰当的一句作下联。

A.杨柳阴阴细雨晴(唐·武元衡)    B.一汀烟雨杏花雨(唐·戴叔伦)

C.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      D.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李白)

3.【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划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成。

                              春天的色彩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 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 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            /            

 

查看答案

根据相关提示,在下表序号处填入相应的内容。(3分)

作者

人物品格

作品

相关内容

勇敢高傲

《海燕》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凡尔纳

不畏艰险

现在,我怎能将当时在海底散步的印象写出来呢?像这类神奇的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海伦凯勒

《再塑生命》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