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21分)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

现代文阅读(21分)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去我的病眼。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

⑤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文段选自     的回忆性散文《        》。(2分)

2.给下面划线的字注上拼音。(2分)

(    ) 管(    ) 肉(    ) 轻(    )

3.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4.母亲在我错了的时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这是为什么?母亲责罚我,为什么总不许我哭?(2分)

5.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有哪些?请只归纳概括两点即可。(2分)

6.结合全文看,第④段画横线句语序有问题,请改正,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2

分)

1正确的语序是:                             

2理由是:                                

7.我在母亲的教育影响下在做人方面有哪些良好的品性?(3分)

8.“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一个文化名人用“混”体现了作者的      态度,与母亲一起生活了仅仅十二年零三个月,没有人管束还能混二十多年,这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文段来回答。(3分)

9.试从语言风格的角度上品析本文的语言特征。(3分)

 

1.胡适 《我的母亲》 2.shi shù níng bó 3.过渡,引出下文 4.①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②母亲责罚“我”的目的是惩戒我,让我反省,而不是“借此生气叫别人听的” 5.①母亲责罚我的轻薄 ②母亲舔“我”的眼翳 ③让“我”学父亲 ④催“我”上早学。 6.①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②这种顺序与上文中的两个文例的顺序一致。 7.学得好脾气,学得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 8.谦逊,说明母亲给“我”的教育是多么大。 9.文章语言质朴,但感情真挚,浓烈(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2.此题考查学生常见字词的认读,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语言辨析能力。 3.文章首段的作用一般有总起全文、引起下文、为后文行文做铺垫等几种。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理解,解答此题时一定要通读全文,了解内容;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5.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只要通读全文、了解内容即可。 6.此题考查的文章的内在结构问题。 7.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9.说法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A.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

B.其欣悦(     )

C.媵人持沃灌(     )

D.白玉之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举不若人也。

3.下列划线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绮绣

B.食之不能尽其

C.蝉则千不穷

D.之不以其道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5.你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的秘诀?(2分)

6.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2分)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7分)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填朝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他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当时被谱成名曲《        》,被人们传唱。(2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 (3分)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坐在观光直升机上,透过舷窗,俯瞰无锡的山山水水,景色显得格外秀美。

B.专家一直强调,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

C.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来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D.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2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