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C.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D.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芳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D 【解析】D中芳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不能用来形容幽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确(záo )    蝉 (duì)     息 (xùn)      笑(shān)

B、歌 (lì)        溅(jiān)   收(liàn)     谷(bǐ)

C、菜(qí)      胡(jì)     花(pǔ )    古(gèn)

D、狂(lán)     成(cuán)   步(dù)     倜傥(tìdǎng)

 

查看答案

⑴平和的日子里,偶起波澜,却吹起思想、情感的帷幕。在一番嬉笑怒骂中,

自己、他人和世界,便以更清晰的姿态浮现在你的眼前。

请以“那一场风波”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总有一个瞬间,牵动你深情的双眸。幸福或者伤感,迷茫或者思念,那细微之处正荡漾着心灵的充实富足——这是时光慷慨的馈赠。

请以“我从未如此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若选第二个,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22分)

带柴刀的校长

孔祥树

①那年师范毕业,我无奈地背起包裹,去白云小学报到。

  ②白云小学位于高山之上,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山下老师都望而生畏,偶尔有个倒霉蛋分去了,也只是教个一年半载,就拼死拼活调下来。

  ③来到山脚下,仰望莽莽苍苍的白云山,不禁心发怵,腿发软。我强打精神,走上一条羊肠小道。两边草深林密,长满茅草荆棘。没走几米远,手就被划了几道血痕,衣服也挂了几个口。我踉踉跄跄,沮丧极了。但很快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敞亮。仔细一看,路好像被人割过,两边倒伏着新鲜的杂草。我加快脚步,汗流浃背上到山顶,发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领着十几个小孩,正在迎接我。小孩衣服打着补丁,每人拿一把柴刀,手脸划着血痕。他们微笑地望着我,一齐大声喊:“吴老师好!”中年人一见我,急急放下柴刀,大步迎上来,一把握住我的手:“吴老师,欢迎欢迎,像你这样的科班人才,我们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呀。”那双手像松树皮般粗裂,把我的手握得生疼

   ④中年人就是白云小学朱校长。他是个民办老师,在这里教了二十多年。本村还有一个与他一起教书,撑了几年后,受不了这个罪,出去打工了。本地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就让我来锻炼锻炼。

  ⑤白云小学是所完小,复式班教学。我与朱校长每天连轴转,没有一节空堂。一天下来,口干舌燥,骨头像散了架。晚上,学生回去了,我们点盏煤油灯,伏案备课。有时天热,蚊子嗡嗡叫,一抓好几只;有时起风,房子千疮百孔,尘屑簌簌往下掉;有时月朗星稀,野兽又像厉鬼高一声低一声叫,让人毛骨悚然。周围没有一点人声,没有一点亮光。学校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寺庙,被遗弃在荒山野林中。

  ⑥一天晚上,朱校长敲开我的门,把一部旧收音机放到我桌上:“晚上难捱吧,听听这个破匣子吧。”我连忙推辞:“还是你自己听吧,这可是你多年的宝贝呢。”朱校长笑笑:“你年轻,听听好,接受新东西快。我在这里蹲多年,习惯了。”朱校长说完走了。我拧开收音机,沙沙噪响,但也很是欣慰。

  ⑦偶有闲暇,朱校长就拿着那把柴刀,端着一瓢冷水,向操场一角那块磨刀石走去。他用手浇水湿润石面,再侧着刀来回磨,轻柔缓慢,像打磨一件玉器。磨了一会儿,他就浇水清洗刀面,看是否锃亮,再用手抚摸刀锋,看是否锋利。刀磨好了,在阳光下,闪着白光。有时我晚上睡觉了,也会听见外面的磨刀声,沙沙沙响,像一首催眠曲,伴我入梦。

  ⑧每天天蒙蒙亮,我还躺在被窝里,就听见外面学生叽叽喳喳。我起来一看,原来是朱校长接学生上学来了。他拿着柴刀,头发凌乱,裤腿和解放鞋都被露水浸湿。他笑着对我说:“路上杂草长得疯,一天不割,就成了拦路虎。”

  ⑨我与朱校长一起吃饭,油盐是他从家里拿来的,米是他帮我买的,菜都是他在学校后山种的。生活虽然清苦点,但也有种家的感觉。有时憋得慌,放假回去一趟,朱校长就拿上柴刀,为我割割路,送我下山。等我上山返校,他又把路割好,早早在路上等我。

  ⑩又开学了,直到上课,还没有看见朱校长,只看见村长一个侄子。一打听,才知道朱校长被村里辞退了。

  ⑪过了两天,朱校长来了,我差点没认出来:白发像一堆杂乱的草,脸庞像一张揉皱的纸,眼睛像两个下陷的洞,比原来好像老了十几岁。朱校长把包裹整理好,把房间打扫干净,准备走。我拿上收音机,急急送去。朱校长嗫嚅着:“我现在不教书了,不需要再听了,你还是留着吧。”我说:“我准备买部新的。再说,它陪伴了你这么多年,你也好作个纪念。”朱校长不再推辞,微颤着接了过去。朱校长从墙上取下那把柴刀,抖索着递给我:“我也没有其他东西,这个给你做个留念吧。以后我不能再接送你了,你自己也好割割路。”我接过柴刀,背转身,泪水夺眶而出。

  ⑫一学期总算完了,我如获大赦,挑着行李,急急下山,发誓再也不来了。

  ⑬走不多远,突然发现前面的路修过,变成了石块水泥砌成的台阶。路上还有一些村民,正在忙着平基和泥搬石头。仔细一看,还有朱校长。我来到朱校长面前:“这是乡里还是村里出钱修的?真是行善积德呢。”朱校长拍拍手里的泥巴:“不是乡里也不是村里,是我出的钱。”我一惊:“你家那么困难,哪来这么多钱?”朱校长憨厚一笑:“村里辞退我时,把拖欠了七八年的工资跟我结了。我总算把这块心病解决了,孩子上学再不需要割路了。”他如释重负吁了一口气。

  ⑭我望着朱校长,一时无语。

  ⑮这一刻,我改变了主意……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10年合订本,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4分)

2.本文标题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3分)

3.第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为环境描写,请结合全文分析它的作用。(2分)

4.请分别从修辞和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两个句子。(6分)

⑴那双手像松树皮般粗裂,把我的手握得生疼。(3分)

从修辞角度:                                                               

                                                                                

⑵他用手浇水湿润石面,再侧着刀来回磨,轻柔缓慢,像打磨一件玉器。磨了一会儿,

他就浇水清洗刀面,看是否锃亮,再用手抚摸刀锋,看是否锋利。(3分)

从描写角度:                                                                

                                                                                                                                                                                              

5.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朱校长是个怎样的人。(4分)

6.在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所有曾在白云小学学习的人准备联名向组委会递交一份申请书,并附上一段颁奖词。请你代他们给朱校长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字数在40-60之间)(3分)

 

 

 

 

 

 

 

 

 

 

 

 

 

 

 

 

 

 

 

 

 

 

 

 

 

 

 

 

 

 

 

 

 

 

 

 

 

 

 

 

 

 

 

 

 

 

 

 

 

 

 

 

 

 

 

 

 

 

 

 

 

 

 

 

 

 

 

 

 

 

 

 

 

 

 

 

 

 

 

 

 

查看答案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少于500字;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9分)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好多好多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全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耳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2分)

2.“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2分)

3.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4.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                      ,体现了父恩难忘。(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