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热岛效应 1810年代,英国业余气象学家路克?霍德华发现,伦敦城市和郊区存在温差...

热岛效应

1810年代,英国业余气象学家路克?霍德华发现,伦敦城市和郊区存在温差现象,并将此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此后,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热岛效应。那么,城市的热岛效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象学专家速炯教授认为,城市与郊区的温差主要是由水泥路面蓄热和密集的高楼大厦之间散热不畅造成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打了阳伞戴了帽子,一位遮住了最大的热源——太阳,可是地面却发射着更强的太阳光,烤的双脚如同在焦炭上行走。没错,热岛效应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脚下的水泥地面。为了美观整齐,城市的建筑使用砖石、水泥和沥青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有较大的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的热量,更糟的是,这些材料不吸收水、不透水。热量不易蒸发,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更多,导致温度升高。

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我们居住的高层大楼也参与了“加热”空气的过程。原来,太阳光主要是短波辐射(波长主要为0.15—4微米,其中最大辐射长平均为0.5微米),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吸收太阳光后向外辐射的红外光(波长主要为3—120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10微米),这部分是热辐射,比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温度更高。而高层楼房的“悲剧”在于,楼层过高会使空气流通受阻,热辐射在建筑物之间反复折射不断加热,热量散不出去,因此楼层越高,楼宇之间空地的温度越高。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为热”也加入到给城市“加温”的行列中来。人为热当然不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地球上自从有陆生生物起,动物就在呼吸了,何况村庄里的居民也都在呼吸,不会造成太大温差,人为热主要指工厂化石燃料的燃烧、室内运行的空调和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的热量。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除了造成交通拥堵、浪费时间,更严重的危害是,汽车的尾气排放正日益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尾气排放形成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温室气体和粉尘,给城市升温的同时还污染了生存环境。而越来越多的空调运转与热岛效应形成了恶性循环,城市的户外环境早已不堪重负。

对于全球变暖而言,城市热岛现象只是局部现象,一般在对全球变暖进行研究时,需将城市对温度的局地影响消除掉。然而如今,水泥路面已经铺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不仅如此,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都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大片的农田绿地变少,这已经很难说是局部现象,而是区域现象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而高层楼房的“悲剧”在于,楼层过高会使空气流通受阻。

②越来越多的“人为热”也加入到给城市“加温”的行列中来。

2.根据文意,给“城市的热岛效应”下一个定义。(4分)

3.城市的热岛效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简要回答。(6分)

4.我们该如何改善日益严峻的城市热岛效应?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解答。(2分)

 

1.①楼层过高会使空气流通受阻,热辐射在建筑物之间反复折射不断加热,热量散不去,楼层越高,楼宇之间空地的温度越高。②人为热主要指工厂化石料的燃烧、室内运行的空调和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的热量。(2分)(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地区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而形成的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3.(1)水泥路面蓄热(2)密集的高楼大厦之间散热不畅(3)工厂化石燃料的燃烧、室内运行的空调和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 4.(1)提倡低碳生活(2)控制城市高楼的建造(3)顺应自然气候的规律,规划和设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使城市不在“侵略式”地发展,市区应该保留相当多的绿地和河流来调节城市气候。(2分,写出其中2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 1.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说明中心的把握。 2.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说明。“城市的热岛效应”本质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而形成的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在原文中找出依据。(6分,一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只要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初冬月

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1.作者见到初冬月,“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起漾”, 这种“美好的亲切的感觉”是什么?结合全文,请概括回答。(6分)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

②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

3.文章第5段中描写月下山林,其作用是什么?(3分)

4.通过“初冬月”,作者抒写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语意,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

形象。(3分)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曾经开放过的花草,并非一定要姹紫嫣红才算实现价值                 ,                           。因为生命的绝大部分风景是在路上,就像不停迁徙的候鸟,是为了经历季节的风雨;          ,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

2012年2月29日,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该作文是日本小学生片山悠贵德写的。2006年6月,他才3岁,和他的爸爸片山俊作拍下了一张开心的合影,但几个月之后,爸爸因病去世了。3年后,孩子成为广岛市立中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在作文《我和爸爸的便当盒》中写下对爸爸的思念。

这篇作文获得了“朝日学生新闻社”举办的第四届作文比赛最优秀奖,也让无数网友读后表示一阵鼻酸不过很多网友在感动的同时,也提出反思,我们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作文吗?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植物庞贝城”是一个位于贺兰山西北角、内蒙古乌达煤田的成煤沼泽森林,保存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上,距今已有2.98亿年历史。②这个沼泽森林通过火山喷发被埋藏,火山灰中埋藏了20多种植物的丰富标本。③像埋藏于火山灰下的庞贝古城仍能生动再现古罗马社会生活一样,此次发现的“植物庞贝城”森林群落结构保存完美,准确再现了近3亿年前热带—亚热带植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训。古往今来激励许多人为了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然而,从实践来看,    ①    。因为“志”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而事业的成功,除了主观努力外,还需要具备诸多客观条件,需要将主观愿望转化为实现志向的成功实践。有些人之所以未能在某些方面成就事业,不全是因为他们无志或志小,      ②     。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提到:“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