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柳之情思:阅读《江南柳》答题。(12分)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⑧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竞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依次是: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 。(2分)
2.文段④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
和 两个方面。(2分)
3.品析下面句子: (2分)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2分)
5.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2分)
材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6. 积累链接:古诗中也有很多咏柳的佳句,你能写出一句吗?(2分)
知自然之奥秘:阅读《一个被忽视了的敌人》完成后面的答题。(12分)
一个被忽视了的敌人
①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以及碳排放,再次紧紧抓住了世人的眼球。然而,科学家也指出,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身上时,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臭氧。
②臭氧问题的讨论被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搁置在一旁,而实际上,臭氧是温室效应很强的一种气体,而且转移性极强。据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物只需几天时间就可进行“跨洲旅行”。
③人们早已知道污染是一个全球化现象:科学家在爱斯基摩人和北极熊身上找到了几千公里以外的工业国家生产的重金属残物和污染物;而太平洋的某部分洋面全被塑料袋和其他污染物覆盖。所以,臭氧其实只是远距离输出污染物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分子。
④对造成上述污染现象的人类来说,臭氧确实令人头痛。当臭氧在大气层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失去了阻挡紫外线以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功能,但它在对流层过分集中时,其对动物和生物所起的作用就如同毒素一般,不但会使植物的叶子氧化,还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
⑤不过,假如臭氧在高空稀少,在地面过于集中,这时的问题就出在人类身上了,这是冷却气体和喷气在高空造成的恶果,大名鼎鼎的氟利昂就是这些冷却气体之一。《蒙特利尔协约》虽然规定了限制使用这类气体,但仍然需要许多年才能使围绕在极地上空的赫赫有名的臭氧洞消失。
⑥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减少对流层臭氧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糟糕。对流层的臭氧在二十世纪增加了两倍,它的产生是太阳对氮化物的辐射造成的,而氮化物又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烟囱、火化以及森林大火等造成的。
⑦研究证明,臭氧的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转移性。印尼滥伐森林就可能与蔓延到西部非洲的臭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法国,乡村的对流层臭氧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在亚洲和美国的春季,情况亦如此。这些臭氧的来源和流动的踪迹已被美国大洋与大气层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调查清楚。
⑧目前仍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的是,这些“进口”臭氧最终落地之后会对农业、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后果。此事关系重大:欧洲环境研究所2007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明,臭氧污染是导致地球上2.14万人早死的罪魁祸首。在农业方面,也有相关研究指出,由于臭氧污染导致歉收,2000年全球范围内的损失高达140亿至260亿美元。
⑨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因臭氧造成的污染高峰较前些年有减弱之势。这同采取了严格的废气排放措施有相当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性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科学家预计,未来十年臭氧污染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非洲和亚洲。
⑩同二氧化碳不同的是,臭氧在大气层里只能生存几个星期。科学家认为,控制臭氧将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控制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对抗了气候转暖。
⑾全球已有多国通过了于1988年签署的、有关控制远距离跨国界大气污染的协约,旨在应对酸雨并减少氮化氧气体的产生。而臭氧问题的防治工作,还有待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通力合作。 (摘自2010年2月9日《科技日报》)
1.臭氧污染问题是人类的“敌人”,这个敌人的特性有 、 。(2分)
2.阅读相关段落,当臭氧浓度稀薄时,危害是 ;当臭氧浓度浓密时,危害是 。(2分)
3.造成臭氧浓度偏高的人类活动有哪些?(2分)
4.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以外,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试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赏析这一特点。(2分)
6.积累链接: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画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画面,如 。(2分)
仰古人之风范:阅读下列文言文答题(15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用“/”为下列句子断句(2分)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5.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3分)
6.积累链接: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 , 。(2分)
根据语境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出一个人名。(2分)
纵观一千八百多年中国行书发展的历史,建立了不朽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 、颜真卿、苏轼,其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丛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日:“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l.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
(3)夫杀人以活畜( ) (4)人主安能不好士? ( )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2分)
6.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请写出表现这种政治思想的名言和有关战争的名言各一句。(1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便渐渐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青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兵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更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器以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访华时,胡锦涛总书记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2009年1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天皇。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来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青花品种中,景德镇杰伦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作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
1.文章中介绍了从元代到现代,青花瓷装饰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过程为
。(2分)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3.文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列举事例的作用是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