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2. ,...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4.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8.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兄女曰:“          。”公大笑乐。(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10.非人哉!与人期行,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1.夜泊秦淮近酒家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惊起一滩鸥鹭 4.问渠那得清如许  5.巴山夜雨涨秋池 6.夕阳西下 7.江春入旧年  8.谁家新燕啄春泥  9.未若柳絮因风起  10.相委而去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与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3分)

窃读记    林海音

①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②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③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⑤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⑥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⑦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⑧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⑨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⑩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选自《林海音散文选》,有改动)

1.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2.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

3.怎样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4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用一连串的动词,突出了“我”放学后急于回家的心理。

B.“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表达作者急于寻找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

C.“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巧用比喻突出作者贪婪地读书。

D.文章多次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查看答案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4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①分别从              、             四个角度对春风展开描写。 (4分)

2.品味文中画线句,按要求回答。(4分)

(1)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2分)

小草也青得你的眼。

(2)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选文第②节除了写雨,还写了灯光、房屋、雨中的人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呢?(4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A.作者描绘的春风、春雨洋溢着生命的灵气,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第①段通过多种感官描写春风,作者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C.第②段先写雨中的景致,再写春雨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图画。

D.选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精确的观察,细致抒写了对景物的内心感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4分)

(1)诲知之乎:                            (2)吾日三吾身:                 

(3)知也:                                (4)温而知新:                 

2.下列句中划线的“为”与“仁以为己任”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知之

B.项之强

C.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D.以虫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让你选一句《论语》中的话作为欢迎标语,你将选哪一句,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1分)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波澜壮阔的环境里,更使人心胸开阔。

C.“海日生残夜”写出了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表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