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芦花荡》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3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

阅读下面《芦花荡》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3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2.文段划线句“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3. 文中画线句“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句较富有表现力,请就其中的“顽固的老玉米”作赏析。(3分)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5.文末写到“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的同时,“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联想,写出“他”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1.(2分,意近即可)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 2.(3分,意近即可)比喻,衬托出人物获得胜利时喜悦的心情。 3.(3分)“砸”这个动词表现了老头子动作的用力,“顽固的老玉米”将砸鬼子们的脑袋比作敲打顽固的老玉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鬼子们十分用力的情形,表现了老头子对鬼子们的痛恨之情。 4.(3分,后一问答一点即可)。动作、神态描写,机智勇敢、自尊自信。 5.(2分)符合课文情境即可。 示例:二菱,看到了吧,我说到做到,现在叫小鬼子们把欠咱的债都还上,快回去告诉大菱吧…… 【解析】 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2.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了解环境描写及常见几种作用,这里是衬托出人物获得胜利时喜悦的心情。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 3.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了解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作答时要进行具体分析。 5.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不可缺              诚:                 

(4)亡天下              卒:                 

2.与“渔人甚异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2分)

A.处处志之。

B.此乃朕之甲兵也。

C.具答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或史实当中获得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完成下面题目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依次写泰山之     ,泰山之     的特点(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词语)。(2分)

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2分)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他的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班级等。

 

查看答案

齐王筑城(8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隔开。(每处1分,共2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A、百姓筑城,有少劳(  ) B、臣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