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5分)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

名著阅读(5分)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为时很短。

1.一般而言,传记是关于真实的人的历史。为了再现传主的生动形象,为了传神地揭示传主的内心世界,描写传主的外貌就成为传记家们最经常性的活动。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像浮雕一样凸现在读者眼前,                   在《名人传》中表达了对这位拥有“狮子的相貌”的伟人的敬意,他是                     。(2分)

2.肖像描写,往往以形传神,起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位拥有“狮子的相貌”的伟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伟大的作品。请你结合上面肖像描写的材料简要地概括这个“短小”的巨人的性格特征。(3分)

 

1.罗曼?罗兰 / 贝多芬 2.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惊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细致真实地展示了贝多芬桀骜不驯的雄狮般的性格和与生活、命运抗争的悲壮精神。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5分)

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        》。(2分)

2.孔、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不朽的是他们的思想和美德。请从你的知识积累中去探寻他们的思想或美德,并在《论语》、《孟子》中找到例句。(3分)

示例:孔子  谦虚的美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孟子  民本思想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查看答案

阅读《弱种子也要发芽》一文,回答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4分)

                   议种瘪种      ⑵                    给儿新生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4.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hào)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xī)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选自《宋史·杨时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颐既觉                       (2)德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3.同学们,从杨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谈谈读过本文之后的感受。(3分)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4分)

1.                             ,白露未已。

2.                             ,带月荷锄归。

3.怀旧空吟闻笛赋,                                  。

4.以中有足乐者,                                   

5.《饮酒》中的“                                              ,体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对应的一句话是: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八尺有余乃重岳阳楼

B.窥镜而自其辙

C.王之甚矣重岩叠嶂,隐天

D.皆于齐而往,暮而归

2.对下面的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1)朝服衣冠,窥镜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1)(3)(4)

B.(3)(5)(6)

C.(1)(4)(5)

D.(2)(3)(6)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