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 “三手烟”的危害 唐承革 ①说起吸烟,人们认...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

“三手烟”的危害

唐承革

①说起吸烟,人们认为它只是对那些直接吸烟(一手烟)的“烟民”,或被动吸烟(二手烟)的“被害者”的健康有危害。现在,有研究发现,“三手烟”对人的健康同样有害。最先提出“三手烟”概念的是美国波士顿“麻州儿童综合医院”的专家们。他们首先发表了“三手烟”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危害的论文。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吸烟者将烟熄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室内的家具、地毯、墙壁、衣物等物件表面上仍会残留着吸烟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附着在人的身上,对儿童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也会伤害到长时间处于这样环境下成人的呼吸系统。后来研究证明,“三手烟”中的有毒物质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有造成癌症的影响,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哪怕从未接触过烟草,患肺癌的概率要比在不受烟草侵害的室内增加3倍。

②“三手烟”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钋—210和其他十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虽然不少烟民为了不危害别人,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或当家人特别是孩子不在家时吸烟。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足以防范“三手烟”的危害:如果在室内吸烟,开窗或开风扇无法完全清除“三手烟”,吸烟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很容易滞留在墙壁、家具甚至吸烟者头发和皮肤上,旁人进入室内,就等于在吸“三手烟”;即使到室外吸烟,吸烟者身上和口腔中残留的有害物质也会被带回室内,污染室内的空气。致癌物质会在肺部“逗留”,一旦人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或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就很有可能引发肺癌。

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这是因为:(一)儿童的体重相对成人低,同样水平的有毒物质对儿童的危害更大;(二)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远远低于成人;(三)婴幼儿和儿童如果在吸过烟的环境里“摸爬滚打”,他们的手上、身上便会沾染这些有害物质,甚至有可能“吃下”一些。

④针对“三手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格奥尔·马特等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对象是49名不满13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发现,即使父母只在室外吸烟,他们居室的空气和尘埃中还是能够发现尼古丁。检测婴儿的尿液和毛囊的尼古丁结果表明,被动吸入父母“三手烟”的婴儿,其体内尼古丁含量比不吸烟家庭的婴儿高7倍。一些研究表明“三手烟”会引起婴幼儿呼吸系统的问题,增加婴幼儿患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几率。

(选择《百科知识》2012年2期)

1.请根据第①段的介绍给“三手烟”下定义。(3分)

2.请概括第②段的内容。(2分)

3.下面句中划线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

4.文章最后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从人们只认识到“一手烟”“二手烟”的危害谈起,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体现了本文写作的必要性。

B.文章第②段开头具体列举了“三手烟”中所含的多种有毒成分的名称,有助于引起读者对“三手烟”危害的重视。

C.第②段结尾,“致癌物质会在肺部‘逗留’”一句中“逗留”一词有有拟人意味,使语言增添了几分生动性。

D.第③段先后从儿童的体重特点、行为方式、抵抗能力等方面说明了儿童是“三手烟”最大受害者的原因。

 

1.(3分)三手烟是指在吸烟过程中从烟里散发出来(1分),而后残留在室内物件或人的身体表面(1分)的有毒物质(1分)。 2.(2分)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或当家人特别是孩子不在家时吸烟,并不足以防范“三手烟”的危害。 3.(3分)不能(1分)“短时间内”起限定作用,它强调“三手烟”对成年人的危害仅仅是在受害时间短的情况下才不明显,并非永远不明显(1分)。如去掉这个词,则不准确、不严密(1分)。 4.(3分)列数字、作比较(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并突出强调了(1分)父母制造的“三手烟”对孩子的危害极大。(说明方法1分,说明效果1分,说明内容1分。) 5.D 【解析】 1.下定义是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只要包括以上的三个本质要点即可。 2.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段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说明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即可。 3.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 4.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5.第③段说明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威塞尔

①“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顾客介绍着。

②“你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脉脉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③衣着华丽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么精美的钻石,我还从来没见过呢……”

④“这颗钻石多少钱?”男顾客问。

⑤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⑥“那当然哕。”男顾客不屑地说,“到底多少钱?”

⑦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

⑧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了一声,大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怎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本德尔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必须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等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了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⑨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钻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现在,本德尔不仅将它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⑩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男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心跳加速,难道他发现了……

(11)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颗钻石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让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价钱我不在乎。”

(12)“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13)“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那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14)“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高兴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15)“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16)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几个月过去了,被派出去的人当中终于有一个从缅甸打来了电话,说他在仰光发现了一颗符合要求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一定要弄到手,不管多少钱!”

(17)当本德尔用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买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18)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19)“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专家仔细地察看了钻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位置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20)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一步跨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你好,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新地址……”

1.请在空格内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高价卖出有瑕疵的钻石

 

 

             

 

 

从别处高价购买钻石

 

 

              

 

 
 

 

 


               

2.第(11)段中卡尔·舒尔曼说的哪句话对情节的推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分)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一步跨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

4.请结合文本,说说本德尔是个怎样的人。(3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⑤段中“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是因为有人开口问价那颗钻石,让他激动不已。

B.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C.第⑩段中卡德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他再次看到了熟悉的大买主,这让他很激动。

D.这篇小说通过受骗上当的买家设计教训商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商业欺诈行为害人更害己啊。

 

查看答案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干:河边。 ②圮( pǐ ):倒塌。 ③阅:经历。 ④设帐:设立讲坛。 ⑤柿:木片。 ⑥傎:荒唐  ⑦河兵:水手。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沧州南一寺河干(     )       (2)铁钯(         )

(3)再转不 (         )          (4)遂反流逆上矣(      )

2.下列句中的“其”和“其反激之力”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其如土何(《愚公移山》)         D.保其岩阻,西和诸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本文通过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概括。(3分)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本诗中我们看到一幅由落桂、         和明月组成的春山夜景图,表现出春山夜晚               的特点。(2分)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2分)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主题为“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8分)

1.  ①3月5日,为了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中国首善”陈光标头戴雷锋帽,身

穿军大衣,手握钢枪,脚踩军鞋,以雷锋打扮亮相电视台,并为全国观众免费站岗一小时。

②在灯火的炙烤下,陈光标汗水淋漓,但仍然          ,俨然一座雷锋雕像。③此举感动

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陈光标说雷锋精神需要代代相传,做慈善是他一辈子的事。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分)

(2)句①是一个病句,具体修改方法是:                     。(1分)

(3)请在句②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成语。(填序号)(        )(1分)

 A屹立不动      B冥思遐想        C恪尽职守      D锲而不舍

2.下面是一则雷锋语录,请你仿写画线句。(2分)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

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对待       

                  ,对待       要像                  。”

3.请说说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含义: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B.《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宋江等都是英雄好汉。

C.《名人传》中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在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表现了他面对苦难不屈不挠抗争的精神。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这一情节,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