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

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或爱物,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 ……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不少于600字。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1、审文题,明确写作的对象。文题为“一路有你”,对象是“你”。根据提示,“你”可以是具体的人(如父母、师长、朋友、同学等),可以是具体的物(如书籍、纪念品等),还可以是精神生活中抽象的事物(如知识、憧憬、挫折等)。“……”说明,除上述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写其他自己感受深刻的人、事、物。同时,“你”不是“你们”,写作的对象一定要集中于一体。2、审文体,明确写作的体裁。文体上,本次作文明确要求是记叙文。记叙文是相对于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而言的,是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上划分的。它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样式,也包括诸如报告文学、通讯、传记等形式。很多同学一看见记叙文,总想着死板的形式,流水账式的叙述,文章体裁上就没有亮点。3、审对象,展现自己的独特。对象本已明确,但在写作时,我们很容易跟着题目提示语给出的对象写作。跟着给出的对象写作不是不行,而是容易产生雷同。如提示中首先提到父母,于是大多数同学就顺着这一对象写下去,而大多数同学的父母对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品德等的帮助相差无几,最终导致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因此,我们需要有自己感悟深刻而有不同于他人的新对象,使自己从别人的雷同中,突出自己的特点来。如有同学写头上的白发,有同学写陪伴自己的小玩具,甚至电影等,都可以叫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获得关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⑴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⑵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⑶四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⑷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⑸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能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⑹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⑺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⑻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⑼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⑽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⑾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2.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分)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⑴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⑶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⑷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⑾段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查看答案

①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

1.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2.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分)

3.请你概括转基因蚊子的本质特点,并简要说说转基因蚊子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②不充,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适:嫁 ②馕粥:稠粥 ③昃(zè)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长,知其世家                            ②五年未解衣就寝             

③往往馕粥不                              ④日昃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     )

A.南都,入学舍

B.遂大通“六经”

C.方为秋田

D.亦荆吴形胜最也

3.

翻译句子。(2分)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请你在文中找出一句表现范仲淹生活或学习艰苦的句子,并谈谈从范仲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的?(2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2分)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                   

2.如果我是春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