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别踩疼了雪(13分)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

别踩疼了雪(13分)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地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而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特别渴望看到雪?(2分)

2.第(7)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3.揣摩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1)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2)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4.联系上下文,理解第(16)段“夜晚在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的深层含义。(2分)

5.读了文章第(10)段中妈妈写给女儿的信,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实际谈一谈,“母亲节”即将来临,让你给妈妈发一条短信,你打算说什么?(3分)

 

1.(共2分)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意合即可) 2.(共2分)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如答成“爱雪原因的记述”也可);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作铺垫。(三点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即给满分) 3.(共4分)(1)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1分)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1分); (2)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2分,三点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即给满分)。(意合即可) 4.(2分)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1分),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扣“雪白”。1分),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扣住“压”。1分)(意合即可) 5.示例:读完了本文,我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永远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得的珍惜。短信:妈妈,你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想对您说:“妈妈,我爱你!” 【解析】 1.感知选文内容,从而理解文章的中心主题,表述合理即可。 2.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并为下文做铺垫,在内容上是转入对妈妈的回忆。 3.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4.紧扣文章中心主题,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5.(共3分)联系母亲的信来谈,话题不偏离母爱,能联系实际,语言表述通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埃菲尔铁塔(8分)

①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决定为隆重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于1889年在巴黎举办一次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要在巴黎建造一座千尺高塔。为此,一下子送来了700个建筑方案。经部长洛克卢瓦和其他官员的会审,选出了其中18个方案进行严格复审,最后仅确定了一个可行方案。那就是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

②铁塔于1887年1月26日破土动工了,但遭到当时一些文化艺术界名流的反对。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吓坏了,有人居然还跑到法院对埃菲尔进行起诉。埃菲尔力排众议,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精打细算,一丝不苟,尽量杜绝一丝一毫的偏差。他在勒瓦卢瓦工地上搭起的巨大“积木”,精确度几乎高达1/10毫米。1888年春天,4根倾斜的塔柱开始合拢。第一块板安上去时,每个孔洞都相当精确以至铆接时都不用锉一下。铁塔的安装工作于1888年4月5日彻底竣工。全部工程仅费时21个半月,耗资7799401法郎(埃菲尔原预算为800万埃菲尔)。

③建成后的铁塔高320米,分三层,共1711级台阶,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由250只铆钉连结起来。 1889年5月15日11点50分,埃菲尔为国际博览会开幕式剪彩,是他亲手将法兰西的国旗第一次升到了三百多米的高空。为了铭记这位钢铁建筑之父,人们将铁塔命名为“埃菲尔铁塔”。并在塔下为他塑了一座半身铜像。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参观铁塔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估计总数已达1.9亿多,其中有近8000万人次登上了铁塔。

④从1889年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在这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埃菲尔铁塔目睹了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1892年,巴黎的一位面包师脚踩高跷,成功地迈过了363级台阶,到达了铁塔的第一层平台。1912年,有一“鸟人”用自制的翅膀从塔上飞下来,折断了双腿。1923年,一位体育专栏作家骑着自行车从塔上驶了下来。1945年,竟有人驾着飞机成功地从铁塔的脚柱下穿过。此后,有骑独轮脚踏车驶下铁塔的;有似登山运动员攀登铁塔的,五花八门,各显其能。但最为大喜大悲的例子是:1965年,一位西班牙游人在欢乐之中忘乎所以,竟将妻子从塔上扔入空中。此外,从1898年第一次有人在这里自杀开始,至今已有大约400多人从塔上纵身跃下或是上吊身亡。更为离奇的是,竟有骗子两次企图将铁塔当废铁出售……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一切无疑是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有力见证。

⑤除这些奇闻轶事外,埃菲尔铁塔的经济效益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铁塔第一层,设有酒吧和餐馆,游人可随时进餐、休息。第二层和第三层设有休息室、了望台、小卖部,供游客观赏风景、选购工艺品、纪念品等。铁塔上还设有小邮箱,专供游人即时向亲友寄送明信片或传递登塔感受之用。据说,铁塔建成后的第一年,参观人数即近200万,仅门票收入便为全部建筑费用的3/4。由此可见铁塔的经济效益是何等可观。

⑥今天,埃菲尔铁塔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标志。

1.阅读第①段,用原文语句回答修建埃菲尔铁塔的原因。(2分)

2.选文第③段中,作者充分列举了各种数据来说明埃菲尔铁塔。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抄写在横线上,并说说其作用。(2分)

我找的句子是:                                                

作用:                                                   

3.选文第⑤段 “由此可见”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4.文章在介绍过程中,第④段插入了关于埃菲尔铁塔的奇闻轶事,你认为这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人有负盐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荫。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之物①。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衬垫。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人有盐负薪者(   ) ②讼于官(    )

州纪纲(    )     ④负者乃伏而就罪(   )

2.以下句中划线的“之”与“使争者视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

B.主人处处款

C.至市,而忘操之

D.两狼并驱如故

3.翻译句子。(2分)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4.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3分)(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一、二句中“       ”字写出了月色澄澈、空明之感,“    ”字衬托出孤寂的心境。(2分)

2.第四句中的“秋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分)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阳春三月,校园里正大面积地栽种花草树木,瞧,操场旁的围墙边新栽了一排香樟树。体育课上,你的同学小王用脚踩在香樟树的护绳上,“欲与香樟试比高”。如果你见到此景该如何劝说小王呢?(友情提醒:劝告别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2分)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且欲与常马不可得,求其能千里也?

A.食:同“饲”,喂养。

B.见:看见。

C.等:等同,一样。

D.安:怎么,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