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11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11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鲁肃过浔阳(      )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

2.“结友而别”中的“而”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而”的用法相同(     )(2分)

A.学而时习之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C.跪而拾之以归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黄鹤楼》)

5.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1)成为          (2)等到 2.A 3.大 兄 |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4.(1)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2)略 5.(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 (2)读书能提高修养,增长见识。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 (4)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答对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例句与A中“而”的用法都是表并列关系。 3.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4.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王昌龄《送魏二》,完成小题。(5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最能体现这首诗感情基调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1分)

2.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6分)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那唐僧哪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

1.上面一段话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上文是小说第二十七回的节选,该章回叙述的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请问这个故事是什么,并请简要复述其情节。(2分)

3.有位同学阅读了这个片段后,用“可憎”两个字评价唐僧,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默写。(6分,每空1分)

1.桃李不言,                   

2.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3.读书百遍,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5.杜甫《登岳阳楼》中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正常的关键。

C.这部纪录片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为庆祝元旦,各班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毕业时送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B.某些食品生产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C.泰兴市实验初中运动会即将举行,运动员们正严阵以待,迎接运动会的到来。

D.各电视台热播的《喜洋洋和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