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面试结束后,我跟老总说,我选择薛宜做实习生。
⑵小薛是内秀的女孩儿:交待打印的文件,第二天页码排好整整齐齐搁在桌上;帮编辑部同事定盒饭,每个人的口味都问得清清楚楚;最叫我惊叹的是她修改的标题,很有感觉。这些惊喜,我背地里一遍遍跟别人说。
⑶但我还是派给小薛很多活儿,联系这个牛人那个大家。有次她脸红红的跑过来,抱歉,老师,韩某某我实在联系不到。他院里的人怎么都不肯提供电话。
⑷“那就跟接电话的人讲,你十万火急;你是她失散多年的妹妹;你很仰慕他;找采访过他的记者;给他的博客留言;去他的办公室围追堵截……”
⑸“好的,老师。”她轻轻说道。
⑹小薛的成长人人都看得见。
⑺来社里才5个月,她编了5篇随笔,做了4个人物专访,其中3个都是大家。她顺利转正。从此,小薛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大都市无情动荡,她却有了一方舞台,可起舞,可栖身。
⑻很快,社里下达了编辑部整改通知。现有的大一统格局被拆分为两个部门,我与生性懒散的老曾分别被任命为A、B部主任。
⑼可是小薛居然申请了去老曾的部门,她对我说:“老师,我决定离开你了。”我笑一笑,等待她把话说完。
⑽“离开你,因为你是太苛刻的一个人,所有的人都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你却规定我按时打卡,连所有的人都用公家的电话大聊特聊,我却在你的目光下,一个简单的问候也不敢打回家;你自己不提,但很多人告诉我,若干年前你就采访过韩某某,关系很好。为什么举手之劳都不肯帮?”小薛的情绪很激动。
⑾苦恼的是老曾。他不知拿这个小姑娘怎么办。一天,他乐滋滋地告诉我,给薛宜找了个活儿,负责后期制作,外加拆看读者来信,她内秀、心细,你说过。
⑿嗯。我心里微微咯噔了一下。有什么东西,要被毁掉了吧。
⒀可薛宜茫然不觉。相反地,她享受着没压力的生活。上午10点才来上班,下午4点下班。拆几封信、接几个电话、校校错别字,余下的时光,喝茶、浇花、聊聊天,与旁人都说说笑笑,除了我。从此师徒是路人。这令我始终没工夫说出想对她说的话。
⒁22岁时的我就像22岁时的薛宜。那时,我曾把自身的成败,寄托在“师傅”身上,索要包容、怜惜与庇护。
⒂可“师傅”说:“楚楚,冷漠是俗世的本性,除了父母子女爱人,没人有义务给予你深情。师傅终有一天会离开你,他的责任是教你谋生的本领,你的责任是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将来能不能立足,全靠你自己。”
⒃我记住了这些话,以后再有冲锋陷阵,再不似小女孩儿般抓住大人的手,哀哀求告。26岁,凭自己的能力在江城谋得立足之地。
⒄所有的言传身教,所有的求全责备,以此为源。
⒅工作太忙,薛宜渐渐淡出我的视线。重新注意到她,是两年后了。她扶着肚子,拎一个空水桶、一把扫帚走下台阶。我忍不住责备老曾:“怎么还要孕妇做卫生?”
⒆可要她做什么呢?写稿子,不能跑;寄包裹,担心重;接电话,抱怨喧嚣扰攘……
⒇准天才小薛,就这样在苍茫的人海中,沉没、消失。
1.阅读全文,说说准天才小薛在人海中沉没的原因。(2分)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⒁、⒂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3.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4.比较第⒆段和改句,说说哪种表达效果更好?(4分)
原句:可要她做什么呢?写稿子,不能跑;寄包裹,担心重;接电话,抱怨喧嚣扰攘。
改句:可要她做什么呢?什么都不会!
5.文中说“这令我始终没工夫说出想对她说的话”,请你试想一下,如果有机会,“我”会对小薛说些什么。(3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选文中的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些什么。(3分)
2.选文最后一段,在整篇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3分)
3.“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请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4.请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2分)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名著阅读。(4分)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在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
“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生活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1.上面的语段选自哪部著作 ,作者是 。(2分)
2.选文表现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材料二: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1.黄河是母亲河,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请写出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2分)
2.据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几乎年年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到1997年断流226天,一年中竟然有2/3的时间断流。从上面几则材料中,你发现黄河断流可能是因为哪些因素。(3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拯救黄河提两条合理的建议。(2分)
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深林人不知, 。
2. ,散入春风满洛城。
3.《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 。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 。
5.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大文豪们各抒己见、交流思想的好地方。 |
B.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张复习,使我们可以从容、镇定地面对这次期中考试。 |
C.《丑小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
D.我们要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