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小题。(共16分)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

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小题。(共16分)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这时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1.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在下面。(2分)

2.第③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3.请你分析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表达作用。(6分)

(1)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2)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 盐度(3%—35%)要低一些。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1.含水,血液中含盐(若答出血液中带有咸味亦可)。 2.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人身上具有海洋印记(或人类来自海洋)。 3.①“普遍”说明这个道理的正确性,因为它代表绝大多数,若去掉,那么特殊情 况也包含其中,没有例外,与客观实际不相符(意思相近亦可)。 ②“1%”是一个确数,加上“左右”二字,就变成了一个概数,若去掉,反而变得不准确、周密,不符合客观实际(意思相近亦可)。 4.略 【解析】 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中“奇妙”的特点即可。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3.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4.能联系生活实际,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7分)

贴在门上的眼睛

这天中午,张刚拿起粉笔,在墙上为第六个即将成型的“正”字添上了一笔。然后,张刚拖出床底下的大包袱,把自己的行李又放了一样进去。还有三天,也就是墙上的第六个“正”字只差三笔就完成了。当第六个“正”字完成的时候,就是张刚下决心离开花木村村校的时候。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连一阵风都能刮垮,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

张刚摸出女朋友小雯的照片,看了看,又凑近看了看。张刚发现小雯的那张脸比自己记忆中还要美。快一个月了,他没有给女朋友雯儿打过电话,不是不想打,而是学校压根就没电话。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去见小雯了,他乐得关了门,捧着小雯的照片,躺在床上。

    正在这时候,张刚突然发现寝室门上那个破洞里竟然有一只眼睛。那只眼睛正朝里面张望呢。

“谁?”张刚顿时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迅速爬上头顶。

张刚咳嗽了一声,算是给自己壮壮胆。张刚怯怯地问了一声,“谁?”但张刚这一问,那只眼睛马上就不见了。张刚又给自己壮了壮胆,然后猛地一把拉开门。门外空空如也,别说人影,就连鸟叫声都没有一点。

张刚慌了,自己明明刚刚看到了一只眼睛,怎么就没人呢。是不是跑了?那他又是谁?他在看些什么?张刚越想越复杂,越想越害怕。张刚重新躺到床上,就更加睡不着了。就这样约莫过了十几分钟,张刚抬起头,发现那个小洞又有一只眼睛在往里面看。这回张刚没有犹豫。他跳起来,一把拉开门。但还是晚了,张刚没有看见是谁。不过,张刚却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背影。很明显,那是一个学生模样的背影。通过这个背影,张刚排除了一些可怕的想法。张刚断定,这个把眼睛贴在门上看自己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学生之一。

可是张刚还是不能平静。就算是自己的学生,那么他想看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张刚决定一定要查出这个人是谁。张刚动了动脑子,立刻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红色的粉笔用水浸泡了一阵,然后在那个小洞上涂了一圈。张刚想,只要谁再把眼睛贴在门上看,他的眼睛上就会留下红色的痕迹。到时候我就知道他是谁了。

这回,张刚放心的躺下了。而且很快他做了一个梦。当张刚梦醒了之后,他发现那个门洞上依旧有一只眼睛。张刚不慌不忙的打开门,然后径直走进教室。

坑坑洼洼的教室里,学生们或坐或站。看见老师进来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张刚站到讲台上说,请大家把头抬起来。张刚想,这下可以知道是谁了。

张刚一说完,教室里50多个学生一下子都把头抬了起来。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张刚。张刚把目光在他们脸上搜索了一遍。他想找到那个眼睛上有红色痕迹的学生。可是他发现,50多个学生的眼睛上都有红色的痕迹。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都在老师的寝室外看过吗?你们看什么?”张刚忍不住有些生气了。

教室里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所有的学生都低下头,一言不发。

“说呀,你们要看什么,想看什么?”

半晌,终于在下面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我们就想看看你寝室里那些城里的东西。”

“城里的东西?”张刚一下子懵了,“我寝室除了台灯等一些再也平常不过的用品外,还有什么?台灯你们也没见过?”张刚觉得简直好笑。原来学生们一直要看的就是这些。

“没有……”又是低低地回答。

张刚看着低着头的学生,再次回忆起他们在门洞上看里面时的眼神。突然张刚感到心里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撞得张刚生疼,撞得他眼睛里禁不住有了泪花。张刚放低声音说:“看吧,看吧,以后你们想看就到我寝室里面来看,好吗?”

三天后,张刚给小雯写了封信。信里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破门洞上,贴着一只大大的眼睛。张刚在画下边写了一句话:小雯,我对不起你。因为我害怕那一只只大大的眼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3分)

2.阅读文章,以“贴在门上的眼睛” 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

(1)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连一阵风都能刮垮,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

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

(2)突然张刚感到心里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撞得张刚生疼,撞得他眼睛里禁不住有

了泪花。

4.作者所写的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5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联系下面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示意图和阿基米德的名言,想一想你获得了怎样的信息或启示?(可以从物理学、美学、人生启示和科学探索等任意一个 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6分)

1.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陆游《游山西村》中经过重重困难遇到困惑,突然见到希望时,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                   

4.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民生,借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                        ,                      ”表达了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查看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1)天大雨(       )    (2)(      )多应者   (3)旦日,卒中往往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2)上使外将兵。   译文: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4分)

题海首座侠客像

陆游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功名不遣斯人了,无奈和戎白面郎!

注释:这首题画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时诗人六十岁。“首座”即首座法师,“海”,法师之名。本诗题咏的是海法师所拥有的一帧侠客图。

1.诗歌前两句,勾画了中原沦陷区的情状。诗句中最能反映中原沦陷的两个意象分别是                                     。(2分)

2.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放翁……以诗外之事,尽入诗中……”。说说这首诗的“诗外之事”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