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水韵》)
2.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3.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陋室铭》中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要辞官还乡,但仍思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6.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他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 ”,喻示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7.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
填空(3分)
1.《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 》第二乐章的歌词,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2.《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 (谁)的视觉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3.《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文章,抒发了作者 。
默写(10分)
1.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徜徉,我们发现这里景美、人美、情也美。我们能领略到“峨眉山月半轮秋, ”的优美景色;欣赏到木兰“ , ”的矫健雄姿;感受到岑参“马上相逢五纸笔, ”的思乡浓情。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 ,死而后已。
4.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 。
5.“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 。
回答文后问题(8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shèn( );也不必说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 )里去了。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响应的汉字并给划线的字注音。(4分)
2.用音序检字法查“井”字,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检字法查“井”字,先查部首( ),再查( )画.
写作(60分)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声和感激声,——“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音乐真好”,那里是我们的心灵家园;“有梦真好”, 我们的人生有了寄托,有了理想……请以“有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字数600字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阅读《我长大了》完成小题。(18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分)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4.“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像?(4分)
5.“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1分)作为长大的标准;后来,“我”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1分)作为长大的标准;最后,我终于意识到衡量是否长大的真正标准,那就是 (2分)
6.试结合选文的最后一小节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理【解析】
(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