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9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9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 

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分)

2.划线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精神食粮”是指                                    

“这”是指                                         

3.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3分)

A、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我选(   )句,好处:                                

4.从上面的文段中,你看出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1.(2分)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 2.“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3.A句:“吃尽”和“消化尽”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2分),用词生动,富于感染力(1分)。B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化药方”是指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文学研究目的。 4.勤恳、执著、热衷研究、默默无闻等 【解析】 1.本题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文章开头的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理解即可。 2.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先找到“精神食粮”和“这”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联系前后文筛选出加点词的指代内容即可。 3.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中对“闻一多”的具体描写来分析“闻一多”的人物形象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限划两处)。(1分)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2.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2分)

①蒙以军中多务(        ) ②往事耳(        )

鲁肃过浔阳(          ) ④即刮目相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5.如果将这篇短文内容概括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内容,那么哪一个内容写得特别简略,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3分)

略写的内容:          

原因: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根据名著内容填空)(3分)

《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相信外祖母、阿廖沙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这些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三道题目。

1.请你写出阿廖沙第一次被外祖父殴打的原因。(1分)

2.请你写出小茨冈是怎么死的。(1分)

3.请你写出能够反映外祖母果断勇敢特点的一件事。(1分)

 

查看答案

默写。(7分,每空1分)

1.山际见来烟,               

2.             ,弹琴复长啸。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5.故园东望路漫漫,             

6.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查看答案

课堂上,我们已经完成了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请你在阅读完下面的文字后,根据要求答题。(3分)

目前,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估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万亿吨,工业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

1.请你设计一条广告词向全社会呼吁。(1分)

2.为了彻底改变黄河的这种状况,请你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2分)

(a)                                    

(b)                                    

 

查看答案

下面三个语句都有语病,请选出其中的两句加以修改,只需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即可。(2分)

①电视剧《西游记》正在新版拍摄当中,我有些杞人忧天。②《西游记》已经有好几个版本了,有的只能当科学片甚至爱情片看,我真是担心这次会犯通病,只是把古典名著再被科幻一把。③看过不少新拍的古典名著题材电视剧,通过过分追求现代感,使原著的文化神韵和文化价值大打折扣,失去了名著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1)第    句应改为:                                  

(2)第    句应改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