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40分) 题目:请以《没想到我如此 》为题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

写作(40分)

题目:请以《没想到我如此           》为题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成记叙文。(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姓名、校名。

 

略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题目只出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词语,补全题目然后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这种题目从本质上讲,只是划出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它的好处在于学生有较多的选择权利,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写作半命题作文,一要认真审题,把握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二要确定好写作范围、主题,并选好角度;三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写作。 补全题目(标题)是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工作。只有在先补全题目的条件下,真正的文章写作才能继续进行。在写作半命题作文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就本文题来说,“没想到我如此……(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显然要求取材于个人生活经历,着眼于现实生活,以“我”眼观察生活,以“我”手书“我”心。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这个题目看似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实则对写作范围作出了限制:必须“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也就是说,虽然是半命题作文,但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受到了限制,相当于从五个命题作文题里选一个题目来做。 通过对要求的解读,还有两点要注意:文体作出了限制,必须写记叙文,要有叙事,至少要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字数也作出了限制,必须600字以上。明确了这些限制,就能按命题要求正确构思了。 本题的写作关键在于以我为主,突出自身经历,以及在经历中的情感体验、个人感悟,还有这个过程中的独特体会。尤其要善于发掘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生活的真善美,显现深远的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我有个狠心的亲妈

  从小到大,我写过无数作文,其中很多成为了范文,但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我的母亲。  

我不肯写母亲,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写她——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小姐出身,上过大学,是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那一辈妇女中,像她那样的女人是不多的。我为有她这样的母亲骄傲,但是她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自豪吗?

  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时,常常被人欺负。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哭得泣不成声,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管,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当时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而不欺负别人?”

  这个问题几乎伴随了我的整个成长——无论我受了什么委屈,无论我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我永远会先问我自己: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有没有自己的问题?个子矮小我无法改变,但是口音我彻底改掉了——现在即使我告诉别人我是南方人,人家都会说不可能。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我是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舌学出来的!

  母亲和外婆的最大分歧在于,母亲坚持认为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依赖的幻想,要告诉孩子真相——你不是最优秀的,这个世界上有比你更强的人,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可以,但要自己争取,即使母亲也没有义务为你提供你所要的一切。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出差,我下了火车发现钱没有带够,给母亲打长途,希望她能从我的工资卡里给我取出1000元钱寄给我,母亲愤怒地说:“你去出差为什么不带够钱?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干这些事情?”我在电话里哭了——后来她当然给我寄了钱,但警告我下不为例。的确,后来我没有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麻烦过她。

  曾经我很为母亲不是那种传统型的母亲而遗憾,但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命运给了我这样的母亲,而她造就了我独特的个性,我真的很感激她——因为她,所以才有我,因为她有个性,所以我才有个性。她不是不肯为我做出牺牲,她只是不肯为我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去年某一天深夜,我被送到医院急诊。母亲当时正负责宝钢项目,她赶到医院时,大夫告诉她我病情严重,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化疗。她当机立断办了退休,从此整整半年的时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她甚至对亲戚说:“如果能够一命换一命,就让我换了她吧。”我常常想,母亲为什么甘愿用自己的命来换我的命,却不肯给我一点点依赖和幻想呢?即使在我生病的时候,她也从来不像有的母亲那样说些“善良的谎言”,她是直截了当跟我说的:你生的病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如果不化疗,你活不过半年,如果化疗,你有50%的胜算,即使化疗结束,你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过日子,你必须常常到医院检查,防止复发。在协和医院的记录中,曾经有18年以后的复发患者。

  我当时差点疯掉,我对她说,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不打算治疗,我要用最后的时光去周游世界。她冷静地告诉我:第一,现在不是最后的时光;第二,你的生命不完全是你的,你这条命是我给你的,你要为我活下去。

我想如果我的母亲不是这样一位母亲,我会成为今天的我吗?我现在还能活着写这些文字吗?她帮助我发现了生命中另外的意义,我的生命并不是任性地属于我一个人;生命之所以可贵,还在于它的广度和厚度——就像我母亲所说的,如果你拒绝化疗的唯一原因是害怕痛苦,那么你以为去周游世界就能真正快乐吗?其实,生命本身就包含着苦难。所谓“痛快”,没有痛苦的“痛”,怎么会有快乐的“快”?

1.这篇文章如话家常,娓娓动听,那么它主要写了有关母亲的哪些事情?(3分)

2.“我为有她这样的母亲骄傲,但是她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自豪吗?”“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呢?(2分)

3.“我”第一次出差,没带够钱,打电话给母亲要母亲为“我”寄钱,母亲为什么会愤怒责怪“我”,然后又寄钱给“我”?(2分)

4.下面语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填写于表格下面的横线上。(3分)

语  句

描写方法

人物(母亲)心理活动

  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当时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而不欺负别人?”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B

  她甚至对亲戚说:“如果能够一命换一命,就让我换了她吧。”

A

  在母亲的心里,爱“我”胜过爱她自己

 

A                             B                   

5.本文中的母亲与《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父亲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6.在“我”病情严重的时候,母亲没有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我”,而是毫不隐瞒地说出了病情的严重,你对母亲的做法有什么看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9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 

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分)

2.划线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精神食粮”是指                                    

“这”是指                                         

3.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3分)

A、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我选(   )句,好处:                                

4.从上面的文段中,你看出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限划两处)。(1分)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2.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2分)

①蒙以军中多务(        ) ②往事耳(        )

鲁肃过浔阳(          ) ④即刮目相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5.如果将这篇短文内容概括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内容,那么哪一个内容写得特别简略,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3分)

略写的内容:          

原因: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根据名著内容填空)(3分)

《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相信外祖母、阿廖沙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这些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三道题目。

1.请你写出阿廖沙第一次被外祖父殴打的原因。(1分)

2.请你写出小茨冈是怎么死的。(1分)

3.请你写出能够反映外祖母果断勇敢特点的一件事。(1分)

 

查看答案

默写。(7分,每空1分)

1.山际见来烟,               

2.             ,弹琴复长啸。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5.故园东望路漫漫,             

6.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