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答题。(18分)
为什么中国一直人口众多 林毅夫
①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大致相当,但以2004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数为12.8亿,欧洲则为7.3亿,中国的人口总量将近是欧洲的2倍。中国人口密度高,这不仅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东亚国家的特色。
②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假说。一种是文化差异说,认为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于传宗接代的需要有早婚早育的传统;且对生儿子非常在意,通常要多生几个,因为一个儿子可能会中途夭折。另一种是宗教因素说,比如东亚的宗教都限制堕胎等。
③以上两种假说是从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解释的,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中西部的人口密度,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如果是宗教的因素,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信奉相同的宗教,应该有相似的人口密度。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9年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千米有981个人,而巴基斯坦只有175个人。
④我认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人的养人成本有关。养人成本越低的地方,通常人口密度就越高。中国的地理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地区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到东部沿海地区海拔则在几百米以下。这种地形条件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使得中国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至10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温度两个重要条件。中国的5月到10月,正好是“雨热同期”,特别适合粮食尤其是高产水稻的种植。欧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但在欧洲文明起源的希腊、罗马等地,雨季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正是温度较低的时候。降雨与高温不同期,因此欧洲比较适合小麦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不同作物的单产有很大的不同。中国1952年农作物的单产,水稻是每亩161千克,小麦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高粱是79千克,小米是78千克,甘薯是126千克。水稻的单产,是小麦的3倍多。
⑤在中国这种适合种水稻的地区,同样的面积里粮食产量较多。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来计算,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欧洲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较低,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计算,养人成本较高,单位面积所能供养的人口就较少。同样地,孟加拉国适合生产水稻,人的生存成本相对较低,人口密度就特别高。巴基斯坦比较干旱,适合生产小麦,人口密度就比较低。
⑥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中国的人口总量为什么到明朝以后突然急剧膨胀,从几千万快速膨胀到三四亿。原因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和甘薯两种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玉米的单产比小麦高出很多,按照以上的数据,小麦的单产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甘薯的单产更是达到126千克。它们的单产都低于水稻,但甘薯几乎在任何地区都能生长,原来不能生产粮食的地区也能够生产甘薯,这相当于一种技术变迁。粮食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的生存成本随之下降,人口就一直不断地增长下去。
(摘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20期)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说明顺序是 。(3分)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差异说和宗教因素说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 |
B.根据调查,1999年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孟加拉国是巴基斯坦的5倍多。 |
C.中国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形条件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会使降雨与高温同期,比较适合小麦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
D.明朝以后,中国人口突然急剧膨胀,主要原因是玉米和甘薯传到中国,其中玉米几乎在中国任何地区都能生长,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
3.第②③段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4.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章,说说这里使用该说明方法的妙处。(3分)
5.第⑥段的划线词“同样的道理”在文章中具体指
6.针对我国人口密度高的现象,国家采取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等措施。阅读本文后,你认为,要保证我国13亿人有饭吃,还应当注意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带着感激上路 顾振威
⑴上初三时,我常常迟到。我的迟到与羊有关。每天上学时,我都先把羊从家里请出来,请到沟旁河堤上草儿丰茂的地方。羊在那儿静静地吃草,我在学校认真读书。
⑵老师对我说:“你成绩这么好,考上重点高中是十拿九稳的事,你不该把心思放在羊身上。”
⑶我诉苦:“不喂羊,我考上高中后从哪里弄学费?”
⑷后来,我的羊丢了,丢在河滩上,我一连找了两天也不见羊的影子。我哭成个泪人,为我那即将下崽的羊,为我那捉襟见肘的家。
⑸羊丢了,我还继续努力读书。7月,我如愿地领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到背弯如弓的父母,我的心碎了。对这个穷家来说,一千多元的学费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静夜,母亲痛苦地哀号起来。第二天,村里人踢破了我家的门槛:有送三元五元的,有送十元八元的。母亲枯皱的脸笑成怒放的秋菊,背弯得更像张弓了。
⑹麻叔也来了。麻叔已经四十多岁了,因为他脸上麻子多头发稀,虽然有一身蛮力,上山能打猎下河会捉鱼,可四十多岁了仍是光棍一条。麻叔就抱着过一天少两晌的念头只求混个一日三餐。看到村中的瘸子从山外买回个媳妇儿,麻叔这才抖擞精神养了一大群羊,想把羊养大后卖了也从山外买个媳妇儿。
⑺麻叔蹲在石墩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母亲在一旁耐心陪着。后来,麻叔颤抖着手从贴身衣袋里摸出一沓皱巴巴的票子,扔下就走。
⑻母亲撵到街上,将钱塞给麻叔:“孩子上学是需要钱,但不能花你买媳妇儿的钱。”
⑼麻叔瓮声瓮气地说:“这钱本来就该是你们家的,我喂的羊中个头最大带着四只羊羔的大黑就是你们家的,我偷了你们家的羊。”
⑽母亲笑道:“别骗我,我家的羊毛色纯白,而大黑毛纯黑,大黑怎会是我家的羊?”
⑾麻叔颤着声说:“实话告诉你,我用灶灰将你家的羊染成了黑色。大嫂,咱村老几辈有在县城上学的吗?孩子考上学不容易,你就让他上学吧!”
⑿麻叔披着褂子大踏步走了,母亲仍握着钱呆愣愣地站着。
⒀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的敲门声。父亲开门一看,是村里的来彬。来彬勾着头蹲在地上,像个受审的犯人。父亲扔给来彬一支烟,他慌乱接住,点燃,闷头抽烟,烧到嘴才将烟头扔掉。来彬小声嗫嚅道:“大叔,你家的羊是我偷杀的,卖了八十块钱,我给你送钱来了。”
⒁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母亲说:“那是只母羊,怀了羊羔,你不该在芦苇荡里把它杀掉。”
⒂来彬惊愕万分地问:“大婶,你全都知道?”
⒃母亲喟然一叹:“你家媳妇儿躺在床上治病需要钱,我知道了又能怎样?”
⒄父老乡亲终于凑齐了我的学费。上路时,我泪水滂沱,不止一次地向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深深地鞠躬……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0年第5期)
1.阅读文章,我们发现:麻叔喂羊的目的是 ,来彬偷羊的目的是 ,他俩都愿承认是自己偷羊的原因
是 。(3分)
2.文章中“我”的情感经历了三次变化,依次如下,请在横线上填写出“我”情绪变化的原因。(6分)
①我哭成个泪人 原因:
②我的心碎了 原因:
③我泪水滂沱 原因:
3.阅读文章,谈谈你对第⑸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3分)
母亲枯皱的脸笑成怒放的秋菊,背弯得更像张弓了。
4.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妙处。(4分)
(1)每天上学时,我都先把羊从家里请出来,请到沟旁河堤上草儿丰茂的地方。
(2)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的敲门声。
5.文章中麻叔、来彬、母亲都是善良的人。请任选一人,结合文章,具体说说看:他(她)的善良体现在何处。(3分)
选择: 具体分析:
6.文章第⒃段留有想象空间:母亲到底有没有接受来彬送还的80元钱?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__
(3)遂迷 ________________ (4)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划线字与现在意思一样的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不足为外人道也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本文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既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
B.见到村中人的生活状况,渔人“乃大惊”,说明眼前的场景是他先前所未见过的。 |
C.渔人“处处志之”,却“遂迷”,让故事亦真亦幻,具有较浓的传奇色彩。 |
D.对于桃花源,刘子骥之后就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
5.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理想?(3分)
默写填空。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现在正是初春时节,韩愈曾这样描绘初春时期特别的景色: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了我们的生命。面对离别,苏轼在《水调歌头》里祝福人们“ , ”;面对国家危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 , ”。
综合探究性学习。(9分)
2010年2月,国务院进行战略布局调整,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余四座城市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班级收集了部分相关资料,邀你参与下列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所得。(3分)
材料1:一个国家的地位,不是由某一区域大小来定,而是由特大城市的地位所决定,换句话说,国家中心城市好比是国家经济的聚宝盆,任何发达国家都会建立相应数量的“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如德国有柏林、法兰克福,法国有巴黎、里昂,美国也有十几个“国家中心城市”。
材料2: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在五个中心城市中,上海是东部的中心,北京、天津是北方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广州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重庆则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心。
材料3:“能获得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名片,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说。
2.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作为重庆市民所获得的主要信息。(3分)
|
北 京 |
上 海 |
天 津 |
广 州 |
重 庆 |
2009年GDP总量 |
11865.9亿元 |
14900.93亿元 |
7000亿元左右 |
超过9000亿元 |
超过6500亿元 |
2009年人均收入 |
15638元 |
16683元 |
11467元 |
16884元 |
9221元 |
3.为了进一步推广重庆,扩大重庆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建设重庆,请你根据对重庆的了解,写一段对重庆的宣传语,要求以重庆的“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不少于50字。(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
2011年11月19日,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在重庆园博园隆重开幕。园博园位于重庆北部新区龙景湖公园,是一座融传统园林、地域文化、新型技术为一体的永久性大型生态园林。它汇聚南北园林之精华,撷取中西园林之优长,较好地体现了“园林,让城市更加美好”的主题。
在重庆园博园里,你可以远眺缙云山、俯瞰嘉陵江,可以到龙景湖上戏水泛舟,可以去亭台楼阁听巴山夜雨,也可以走走停停赏花开花落、看草木葱笼。三千亩灵秀胜地,峰回路转,天下名园,云集于此。故有人赞曰:“一城山水,满目园林”!
1.请写出你对“一城山水,满目园林”的理解。(2分)
2.请为重庆园博园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句式整齐,不得照抄材料,20个字以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