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①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含有三个氧原子,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呈浅蓝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②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这一区域中的臭氧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此外,雷电作用也会产生臭氧。
③大气中臭氧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对阻挡紫外线仍有一定作用。
④由此,臭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甲】只有适量的臭氧才会对地球生物形成保护作用,【乙】过量的臭氧会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⑤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能导致皮肤刺痒,眼睛、鼻咽等也会受到刺激。浓度在0.5-1ppm水平时,会引起口干。浓度在1-4ppm会引起咳嗽,引发肺炎等。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甚至导致死亡。其原因很简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肺功能减弱。
⑥那么,这些近地面的臭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它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也是源于人类的活动。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是主要的臭氧污染源,臭氧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形成的,这些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等,这些化合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且太阳光照也加速这种化学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为了人类能够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
1.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 ,分析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5分)
【材料】 洛杉矶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随着石油的开发,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汽车猛增。从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
阅读《种春风》,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 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作者虹莲,有删改)
1.请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
情节 |
我的心理 |
|
初见 |
① |
|
请我帮忙 |
无可奈何 |
|
② |
③ |
|
通电话 |
④ |
|
道别 |
别样温暖 |
2.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文章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中的老人是怎样将“春风”种在我的心上的?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小大之狱 狱:
(2)公将鼓之 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与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2分)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近年来,北京市一直鼓励和支持公共服务业、企业及个人使用新能源汽车,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综合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简述北京市开展电动汽车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有哪些。分析一下北京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思路。(4分)
【材料一】 北京市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先后在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2009年9月北京市试运行30辆环卫车,2011年1月延庆试点50辆纯电动出租车运营,2011年6月,1060辆纯电动环卫车和50辆公交车投入示范运营,到2012年底,将在公共服务领域新增30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将有400辆纯电动公交车驶上长安街等重点路段。另外,今年进一步扩大电动出租车试营运范围,除延庆外,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将逐步开始试运营纯电动出租车。
【材料二】 北京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情况
|
项目 时间 |
充换电站数 |
充电桩数量 |
满足充电车数 |
|
2009年9月 |
1 |
15 |
30 |
|
2011年1月 |
2 |
40 |
80 |
|
2012年3月 |
12 |
370 |
1332 |
|
2012年12月(预计) |
20 |
2370 |
5000 |
(注:数据来自网络,未经有关部门核实)
⑴主要做法:
⑵发展思路:
2.为了解纯电动出租车在我市试运行的情况,下面是同学们对运营商、司机、乘客的现场采访。请你说说三人对纯电动出租车的哪些特点进行了说明,从这些记录中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4分)
运营商:纯电动出租车不含电池每辆18.2万元,电池6.2万元,电池的寿命是4年左右,尽管有政府补助12万元,但总投资比售价7万元左右的燃油车“伊兰特”成本还是高出很多。
司 机:这种车充一次电最多能跑 160公里,出租车启动停车频繁,实际只能跑90公里左右。而且,出租车只能在城区内近距离活动,跑远途就力不从心了。
乘 客:这种车比原来的车便宜,起步价5元,超出3公里后的单价是每公里1.5元,比普通燃油出租车价格稍低点。最让人满意的是:没有燃油车的那股呛人的气味,感觉比较干净,不用担心晕车;这种车也比较安静,起步和行驶都没有多少噪音,感觉挺舒服的。
⑴特点: ① ② ③
⑵结论:
3.结合以上两题所提供的信息,如果要在全社会都推广新能源汽车,请你谈三条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3分)
意见:⑴ ⑵ ⑶
名著阅读(3分)
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论语》《孟子》作为 学说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其中,孔子提到的“ ,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孟子倡导的“ ”的主张,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一脉相承。
默写(5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我欲乘风归去, ,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3.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4.《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