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期正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

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期正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有《甄嬛传》、《抬头见喜》、《风和日丽》、《密使》……等电视剧。

B.李白流放途中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四川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要在城西修建立高速铁路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高铁将怎么建?那里的几百株树木将怎么办?

 

C 【解析】A中省略号应去掉;B中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中不能用问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网络上的文章琳琅满目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我们获益匪浅的,也有看完不知所云的。

B.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一定要掘地三尺,深挖彻底,而不能浅尝辄止,草草收兵。

C.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新当选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国际政坛上并不知名,但在法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寒喧琐屑言简意赅旁征博引

B.膺品诀别草菅人命眼花潦乱

C.娴熟震憾引经据典锋芒必露

D.分歧慷慨鳞次栉比吹毛求疵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嫌(wù)痛 (zhì)恶扬善 (chéng)惟妙惟 (xiào)

B.笨 (zhuō)跚(pān)为人知 (xiǎn)浑身数 (xiè)

C.愧 (zuò)荒 (miù)锐不可 (dǎng)如法制 (pào)

D.晕 (xián)狡 (xiá)一而就 (cuò)词夺理 (qiǎng)

 

查看答案

写作(共50分)

请以“我读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一本书的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书写清晰、工整。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凿井(15分)

①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

②当然,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之中,有许多是不必要的。许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内该忙的事情之外,还要忙些不该忙的。如忙应酬,忙着为了增加物质享用或虚荣而去赚钱,忙着奔走钻营去求地位。对自己已经着手的工作易于失去兴趣,因而时常见异思迁。他们由于太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

③西哲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④乱忙的人是在凿浅井。他们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每一口井都没有凿到水源。这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财力的浪费。不要因为自己常被别人拉去做这做那,就以为这是表现自己才干或拓展事业的大好机会。“能者多劳”,是对一个有才干的人的赞誉,却也是对他的一种悲悯。因为他是在被人拖着凿浅井。

⑤一个人,能认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经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冲击。许多人仅仅为了某件事情时髦或流行,就跟着别人随波逐流而去。他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干与兴趣,因此把原有的才干也付诸东流。所得只是一时的热闹,而失去了真正成功的机会。

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心慈面软,不会推托;做事情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据载,川端临终前,曾为筹借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心情低落,可能是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并不是妄测之词。

⑦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岁,以他东方式的丰富晶莹的智慧,这口井,当可凿得更深些。

⑧对事情专一,并非不求上进,也非懒惰。它是一种锲而不舍、全神贯注的追求。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定力,摆脱其他外物的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番定力才是促成一个人凿井及泉的最重要的条件。

⑨《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这是“专一”的最佳实例。

⑩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2.细读全文,你认为文章以“凿井”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3.第⑦段中划线的“凿得够深”与“凿得更深”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4.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在“凿井”,假如“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井”却仍未能“凿井及泉”,这种情况下你认为该怎样做?请结合实际阐述理由。(3分)

5.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