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乙】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
【注释】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④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⑥特:仅,只。⑦怿(yì):高兴、快乐。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若寡人国小也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
|
B.使守南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
|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D.则道不拾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
2.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庶竭驽钝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如“遂许先帝以驱驰”读来平常,却是一诺许下,践行数十年,效忠两父子,历经无数危难而不改其志,千年后仍令我们动容感叹。
请你也从《出师表》中找出有此特点的语句,赏析其蕴含的情感。(不限于【甲】文选段。)(3分)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完成小题。(6分)
【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人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飞良弓。
1.结合作者经历,你认为【甲】文的诗句“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指
;【乙】文中的“觉悟当念还”中的“还”指的是 。(2
分)
2.请从下面A、B两句中任选一句,描绘出诗句中展现的场景。(2分)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3.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相比,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3月5日是全国第49个“学雷锋纪念日”。某校团委积极开展“学雷锋,见行动”主题活动,请你参与。(6分)
1.中新网盐城3月5日电(于从文 窦跃文)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在江苏盐城,500多名少年齐聚市图书馆,深情缅怀雷锋,学习雷锋精神。
5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举行“雷锋就在我身边”学习雷锋精神活动,500多名少年通过观看“雷锋专题藏展”、听取“雷锋精神”讲座、现场倡议签名等活动,不仅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孩子们还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心目中雷锋的形象,并写出向雷锋学习的心声。
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2分)
2.联系实际,围绕主题,请设计两项社会实践活动方案。(2分)
活动方案一:
活动方案二:
3.阅读下列“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概述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雷锋传人”郭明义: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材料二】“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胡忠、谢晓君: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材料三】“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名著阅读。(6分)
1.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现在《陶庵梦忆》扮《水浒传》中人物云: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至于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①作者最终去看了渴盼已久的五猖会,五猖会也确实很热闹,为什么却感到“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1分)
②根据你的积累,说说文中所寻之人是扮《水浒》中的何人。(3分)
寻胖大和尚扮 寻头陀扮 寻青面扮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 (人名),她身患盲聋哑残疾,但能够乐观地对待生活,激发了人们热爱生命、热爱人生和热爱世界的感情。另一位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 》,描写了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48小时售出530万册”的空前纪录。(2分)
从下面的话语中,你获取了中国青少年阅读现状的哪些主要信息。 (2分)
12月3日,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在参加第11届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时说:“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少得惊人,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而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