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苏教版《语文》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彩的新天地:“长征之歌”ōu 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爱国情怀”抒写了海外游子juàn 恋故土的心声;“长城专题”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瑰宝的魅 力;“人与环境”让我们更加懂得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道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ōu 歌 juàn 恋
2.给划线的字注音。(2分)
魅 力 和谐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项庄舞剑,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南朝四百八十寺, 。(杜牧《江南春》)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 , 。”
6.李白《行路难》中,坚信自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可以实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7.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朱熹面对一池碧水,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顿悟“ , ”。
写作。(60分)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8分)
麻雀 赵丽宏
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它们每天都活泼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麻雀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我也曾敲打着面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还好,闹剧很快结束,麻雀们得到平反,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摘皮虫。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做“嗷嗷待哺”。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豢养。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飞翔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一会儿磨着嘴,一会儿互相攀骑,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也停止了上课,看着窗外那两只麻雀,不知为什么,竟然脸色涨得通红。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和床,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纠缠下去。最后,是女教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
前些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掉。反正那洞和房间并不相通,便没有填没它。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为麻雀的家。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然成为我的邻居。在书房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是我耳中美妙的音乐。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些溅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
来阳台作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形成,拖着一只脚飞翔蹦跳觅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麻雀的社会里没有残疾慈善组织会照顾它,为了生存,它必须付出比别的麻雀更多的精力。我养的芙蓉和绣眼先后飞走了,阳台上挂着空笼子。而那只独脚麻雀依然每天飞来,我在阳台上撒一些小米喂它,看它用一只脚在阳台上来回蹦跳啄食,心里充满了怜悯。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它是找到了更好的觅食地点,所以放弃了我的阳台,还是遭遇灾祸,再也无法飞翔?我永远也无法知道。
还好,书房外阳台上那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穴,我的耳畔,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
1.作者通过哪些事情的记叙来表现“ 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的情感的?(3分)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试结合内容概括回答。(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中的“不可思议”应如何理解?(3分)
4.那只“一只脚”的麻雀后来最有可能的去向是什么?为什么?(4分)
5.文章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做人当有底气
桑林峰
①一个人立身行事,当有底气支撑。底气足,则事业兴、道路广。
②与人交往,缺少人缘,这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困之于力、流之于俗、毁之于形。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④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工夫、苦工夫、实工夫。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纪守规、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阴谋诡计,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⑤底气从何而来?
⑥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来。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官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则必然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⑦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否则,英雄气短,难酬壮志。A可见,欲增强为人做事的底气,必长于学习、精于学习。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益气强能的根本途径。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B只有拨冗潜学,做到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则必然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⑧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的禁锢,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⑨总之,做人需要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才会淳朴、善良、执著,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第③段划线的两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5分)
3.第⑦段A、B两处划线句各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试简析其作用。(4分)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