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6分) “十二五”开局之年,“幸福”一词走红大江南北,“提升幸福指数...

综合性学习(6分)

“十二五”开局之年,“幸福”一词走红大江南北,“提升幸福指数”、“打造幸福中国”的话题温暖人心。学校开展了“幸福指数调查”的实践活动。作为小组成员,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感受。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按照常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应该上升才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很有钱,却不快乐;有人居无定所,但照样幸福。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材料二】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日前对全国发展水平不一的24个城市48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19个因素之中,位居前列的依次为家庭和谐、健康、子女教育、经济收入、医疗服务和环境质量。

【材料三】

不同人群

幸福观

科学家

幸福=个性+需求+生存状况

农民

幸福=五谷丰登

教师

幸福=桃李满天下

1.根据影响百姓“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从个人和政府两个角度就如何提高百姓“幸福感”各提两条具体建议。(4分)

给个人的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                                                         

2.作为学生,你的幸福观是什么?请简述理由。(2分)

 

1.给个人的建议:略  给政府的建议:略 2.抓住“学生”身份,可从学习,在校生活,和同学相处和老师相处入手(若只从和父母相处之类家庭和谐入手,酌情扣分) 【解析】 1.建议合理,个人建议可以从和家庭成员和谐相处,提高锻炼养身意识,调整心态,通过辛勤劳动来获取幸福入手;政府建议可以从国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真正做到教育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完善城镇医疗保障系统,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 2.幸福观看法,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读书与创造力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3.说说第⑦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2分)

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3分)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8分)

永远不能说的秘密

(1)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我想知道什么人住在这里。

(2)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多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亲驼背,看上去只有一米六的样子,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3)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我说:“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

(4)显然,他们很感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5)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6)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7)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我说:“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8)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老白却不愿意。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怕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大夫说越早做越好。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9)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10)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11)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12)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男人哭着说:“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13)所有人惊呆了。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14)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15)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16)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17)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18)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心,用我的命,用我的所有——只要我有。                     

1.第(17)段中“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中“世上最心酸的秘密” 是指什么?“心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2.文中老白对儿子的爱表现在哪几件事情上?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两件事情。(4分)

3.请分别说明文中两个划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4分)

(1)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

(2)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4.读了全文,你觉得老白是个怎样的人?(3分)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结尾一段,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链接材料】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从此,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被评选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我的启发: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_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3.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4.          ,佳木秀而繁阴。

5.诗人作诗时往往会将个人的心境融入其中,如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如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                                                  。”

6. 词的感情基调大多是惆怅、凄婉的,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片感伤,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不是愁肠百结,又如李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要不掩饰自己心乱如麻的离愁忧思。(用《相见欢》中的句子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①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②。迪深厚有器局③,尝携其所为文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④。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⑥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释】①先:祖先。 ②濮:地名。 ③器局:气量大。 ④擢知制诰:被升做知制诰。⑤部勒:部署约束   ⑥章献:太后。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A.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B.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C.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D.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⑴见(         )               ⑵亡(         )

3.说说“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的意思。(2分)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有关李迪的事件。(2分)

5.你认为李迪是个怎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4分)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诗中“幽人”指的是(       )(2分)

A.李白的影子

B.幽谷的主人

C.幽雅的女人

D.隐居的高士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两人对酌” 、盛开的“山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

B.次句“一杯”三次反复,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难过之至。

C.后两句明白如话(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

D.全诗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