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校长严肃地问。

 

A 【解析】B.去掉 “、”  C.“等”“…… ”去掉一个  D.事呢,同学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雄辨琐事哄堂大笑隐天弊日坚韧不拔

B.湛蓝掳掠脍炙人口出类拔萃油然而生

C.风采跋涉舍生取义别出新裁再接再励

D.真谛 慰籍 呕心沥血一愁莫展黯然失色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热(mēn)锢(jìn) 落(zháo)重(hè)无人问(jīn)

B.教(huì)良(xún) 恨(zēnɡ)唤(zhāo)然长逝(cù)

C.挑(xìn)乳(bǔ)告(fù)文绉绉(zhōu)惟妙惟(xiào)

D.脸(jiá ) 热(zhì) 黄(yùn)迫(qiǎnɡ)垂三尺(yán)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

2.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陶渊明《饮酒》诗中,通过物我合一的化境表现自己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有些事情当时觉得有趣,却成为过眼云烟,难寻觅处;但有些事情当时伤痛不已,愤恨难当,事后却尽释前嫌,终生难忘;有些人当时如胶似漆,却毫无友情,而有些人,当时水火不容,矛盾不息,等到自己长大懂事后,却是兄弟一般,往事成为美好的回忆……

请以“记忆不会被时间打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②字数600—800之间

③书写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警惕“穷家的富娃娃”现象

①甘肃省天祝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四年来共给儿子63500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一月生活费竟要1000元,别说父母在农村,就是城市里的工薪阶层也供不起这么出手阔绰的“少爷”。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达不到每月1000元生活费,“陈大少爷”四年竟花6万多元。也许,这就是农村老乡常说的“穷家的富娃娃”。

②从常理讲,贫困家庭孩子应该体贴父母辛苦,少花钱才对,可近年来“富娃娃”现象并不鲜见。一位大款朋友当过知青,为了当年插队朋友的友谊,专门办了一个为下岗知青子女就业的饭店。他以为这些人与父辈一样也能吃苦受累,况且父母下岗。谁知这些人个个好吃懒做、脏活累活根本不干,半年间20多个人全走了。“富娃娃”特点就是不顾“家情”,拼命追求高消费,比富裕家庭孩子都敢花钱,比豪门公主还娇气。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家有各家的家情。所以才要“吃饭穿衣论家当”,您没生在英国王室,非要和查尔斯比生活质量,岂不坑死你父母了吗?

③对“富娃娃”现象,恐怕卖血的父亲陈邦顺要负主要责任。自酿苦酒自己饮,难道儿子要多少钱你就给多钱?即使你卖血累死也供不起啊,你少给钱控制一下不就行了,指出过高的生活费承担不了,教育他艰苦朴素。事实上陈邦顺和许多家长一样,溺爱孩子劲头比富裕人家一点不差,总想多卖血多给“少爷”钱,自己吃苦没关系,只要“少爷”高兴。这可能和我们传统观念“望子成龙”而爱子过甚有关系,期望值越高越不放心。一些家长总想捧着哄着扶着,于是惯出一大批“少爷”、“小姐”,比发达国家的孩子还娇气傲气,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相反,国外许多资本家却很少惯着孩子,一到18岁就让孩子独立生活,连生活费都不给,很多富翁孩子打工挣学费。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下呢?

④孩子也有责任,简单说是攀比心理、虚荣心作怪,严重说是心理疾患。太富贵了,摆阔臭显一掷千金是心理疾患,过度贫穷也会产生心理疾患。怕别人说穷,怕别人嘲笑,千方百计打肿脸充胖子,虚荣心强到敏感的地步,对富裕同学仇视的地步,不顾父母死活只知要钱的地步。恐怕“陈大少爷”就属此类。其实生在富裕家是运气好,生在穷人家也不丢人,贫穷与富有并非你的选择,保持平和心态最重要。和富裕孩子比,越比越失衡,既不现实也不该如此想;多想想父母难处,越想越觉得父母可爱,就会珍惜亲情懂孝顺之理。

⑤多年来,社会舆论大力呼唤救助贫困学生,很少强调教育穷孩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力所能及地减少社会、家庭的负担。事实证明,穷孩子不见得“早当家”,贫穷也不会自然形成艰苦奋斗的习惯。今后舆论对穷孩子同样要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穷人的娃娃就要过穷日子,如果你非要当“富娃娃”,那就是和父母过不去了,更是和自己过不去了,何必呢?

1.选文中所谈的“穷家的富娃娃”现象有什么特点?请你用原文来回答。(2分)

2.第②段首句“从常理讲,贫困家庭孩子应该体贴父母辛苦,少花钱才对,可近年来‘富娃娃’现象并不鲜见。”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2分)

3.你怎样理解第②段中的“吃饭穿衣论家当”?(2分)

4.作者认为产生“穷家的富娃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5.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者意在论证什么道理?(2分)

6.读了本文,相信你会有很多感触,请你给陈邦顺的儿子写一封短信,规劝他不要做“穷家的富娃娃”。(不少于60字)(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