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6分) 木匠与画匠 迟子建 ①去年装修新居,我从老家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6分)

木匠与画匠

迟子建

①去年装修新居,我从老家运来了一些樟子松板材,想让家里的书架、写字台和餐 桌都使用天然的木料,我想看它们身上透露着的妖娆花纹,我还想闻樟子松木散发出的那股独特的气息。在远离家乡的都市,有它们陪伴着我,我会觉得格外塌实、温暖。

②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板材运来后,负责装修的—工长对我说,这板材还要运到工厂进行切割和抛光,因为它们太毛糙也太厚了。而且,他说如今城里的木匠根本不会用这样的板材打家具,他们只会用市场出售的板板正正的细木工板。我跟工长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用细木工板来打书架,让他—定想办法请—个能胜任这活的木匠。

③板材先是被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把长的截短,将厚的冲薄了,然后再把它们拉回来,一摞摞地堆在厅里。我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这板材似乎架子很大,不那么轻易让人在它身上动锯和刨子,没过一周,它们又来了毛病,也是没有被充分烘干的缘故,材质开始变形,有的看上去凹凸不平,没办法,它们再一次被运进工厂,这次是给它们压光。回来后的它们果然平展多了。它们在这幢高楼中乘着电梯三进两出,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在那段日子,许多居民对它们比对我还熟悉,他们都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木材?a那口气好像在打听一个野孩子的来历

④工长从他的家乡请来了一个木匠。木匠—见那些木材,就会心会意地笑了说,城里的木匠看见这木材,准懵。言下之意,只有他对付得了它们。在木匠工作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跑到工地看他干活,我帮他选择板材,哪些适合做书架,哪些又适合做写字台的台面,真的有给木材选美的感觉。木匠用刨子刨木板的时候,我常捡刨花来看。b又薄又软的刨花上有着奇妙的花纹,感觉拿在手中的就是牡丹巨大的花瓣。那—段时间我异常兴奋,画了很多的家具草图,一会让木匠给我打个茶桌,一会又让他给我打个板凳。等木工活大功告成的时候,我觉得对我来说家装中最重要的工程已经完成了。

⑤童年的时候,我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当你家要打家具时,就得把木匠恭恭敬敬请到家中,给他们沏上茶水,炒上几盘好菜,备上一壶烧酒,好生地侍候着。木匠呢,他们大都很神气,因为他们不像其他人靠种地为生,他们是手艺人,因而说话就很冲,主人稍稍招待不周,他们就挑板材的毛病,把它们说得一无是处,什么材质糟了,花纹不漂亮影响他的手艺了等等,要中途撂挑子的样子。这时的主人就得赶紧检点自己的“毛病”,给他递烟,陪着笑脸,把伙食的档次提高上去,木匠这才会“复工”。所以木匠背着的工具袋,在我眼里高贵得不得了,因为靠着这些形形色色的铁家伙,他们就能吃上好饭。他们不仅吃得好,家具打好后,还能得到数目可观的工钱。我家的邻居就是个木匠,他家就常常吃细粮,让我羡慕极了,觉得木匠过的日子才是日子!

⑥我们那时用着的家具,哪一个不是木匠亲手打出来的呢?想着木匠能让椅子长腿,   能让桌子镶上抽屉,就觉得他们是有道理牛气的。 

⑦我童年时羡慕的人中,还有画匠。画匠多不是本村的人,他们从哪里来,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肩上也像木匠一样背着帆布袋,不同的是,那里面装着各色颜料和各种画笔。不管人们家中贫穷还是富裕,都喜欢请画匠来家里画上一些画,在漫漫长冬里,那些画就是春天。画匠的活比木匠要轻巧多了,也艺术多了,他们把花鸟虫鱼画在炕琴上,画在门楣上,画在镜子上,画在椅背上,画在窗棂上。他们画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凑在跟前围着看。画匠喜欢用:艳丽、花哨的颜色,所以那画总是很惹眼,很热闹。画中一般是没有人物的,多数是唱歌的鸟、盛开的花朵以及肥硕金红的鲤鱼,所以那画看上去总是莺歌燕舞的。画匠在画画的时候,是住在主人家里的,主人也照样拿出好饭好菜好酒款待他们。他们走的时候,口袋里也会装上丰裕的工钱。那时我对画匠崇拜极了,想着一个人靠着画画就能混上好吃的,而且能自由自在地游荡,真恨自己那双把茶杯都会画歪的笨拙的手。

⑧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的富足,木匠和画匠在那样的小山村已经消失了。城里的木   匠,只会使用机械制造出的合成板材,他们人约连刨子都不会用。而画匠,即使有,也不是我所见过的那种带着传奇色彩的游走的人了,他们会有自己的一爿小店,等着上门来的生意。

⑨在我的故乡,当年木匠打出的那些朴拙的家具和画匠描画的画,肯定还有幸存于某   座老屋之中的,只是真正热爱它们的人少而又少了,让我们在回望岁月时,不由发出一声  叹息。

1.文章为什么要以“木匠与画匠”为题?  (3分)

2.文章回忆了什么?为什么要回忆它们?(4分)

3.为什么说板材“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  (2分)

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5.为什么“让我们在回望岁月时”会“不由发出一声叹息”?“我”叹息的是什么? (4分)

 

1.①以木匠与画匠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木匠与画匠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木匠与画匠组织材料,展开描写) ③木匠打出的那些朴拙的家具和画匠描画的画,代表了淳朴的民风,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共3分) 2.文章回忆了童年的时候,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羡慕的人中,还有画匠。因为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过的日子才是日子”,同时,间接写出了自己要用天然木料打家具的原因,以及对木匠与画匠的怀念。 3.因为在那段日子,它们在这幢高楼中乘着电梯三进两出,许多居民对它们比对我还熟悉,他们都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木材?所以说板材“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 4.a.示例:把他们都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木材比作好像在打听一个野孩子的来历, 形象地写出了邻居们对这些木材来历的好奇与关注,生动别致, b.把有着奇妙的花纹又薄又软的刨花比作牡丹巨大的花瓣,形象地写出了刨花的形状与特 性,生动别致,富有诗意。 5.因为在我的故乡,当年木匠打出的那些朴拙的家具和画匠描画的画,肯定还有幸 存于某座老屋之中的,只是真正热爱它们的人少而又少了。 “我” 不由地发出的叹息表 达了对民族文化传统丢失的一种感慨,并由衷地希望这种优秀的:艾化传统得以延续。 【解析】 1.赏析标题一般从内容、主题、结构技法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此题答出一点即可。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感情。 3.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 4.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即可。 5.观察语句、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和理解在文本中的含义,这里有深化文章中心主题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在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被分成了两类,一半学生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该校老师解释,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较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鼓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0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

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   。

材料二:在今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评选”成为业界乃至社会热议的一个焦点。“三好生”评选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曾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当人们关注的目光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之后,“三好生”的局限和弊端便日益凸显出来,很难再承载激励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使其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厚重期望。

材料三: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说:“我们应该抱着坚定的信念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是的,“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应只是口号,而应成为一种理念:不应只是纸上谈兵,而应认真付诸实践。表彰会上,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将“期许奖”、“潜力奖”、“超越奖”发给有进步的学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肯定、鼓励与关注,体味到成功、自信与快乐。

1.请给第一则材料加一个标题。

2.第二则材料中画线部分是个病句,请加以修改。

3.班级召开“关注每一个学生”主题班会。如果让你作总结性发言,你会怎么说?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语句。  (2分)

我不禁想起了曾经阅读过的这篇题为《跑起来你就是一股风》的文章来:没有风,风筝怎么也飘不起来。于是,      ①        。父亲走过来问:“为什么不让风筝飞起来?”“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没有风?你自己不就是一股风吗?”“我是一股风吗?”“对呀,你跑起来不就是一股风吗?”我开始跑起来,好像真的成了一股风,②                  

                   !风筝也慢慢地升上天空… …

 

查看答案

请你从下面四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完成填空,再讲一个与该人物相关的故事。  (共4分)

①“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进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②1793年11月他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③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④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那只烂靴底掉下来了。他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

1.我选择     。该选段描写的人物是        ,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2分)

2.相关的故事:  (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共8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柳宗元《小石潭记》)

2.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屈。(陶渊明《桃花源记》)

3.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爱莲说》中“                ”

看法相反。

4.古诗名句,陶冶情操,励志人生。李白《行路难》中的“            ,          

会激励自己走出学习上的困境;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                 

会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固守自己的操守:孔子“                            

则提醒我们要谦虚做人。

 

查看答案

将下列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  (注意句子的连贯)  (3分)

①我在宁静的画室里学会了很多。

②我在那里重拾了信心。

⑧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