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为日本大地震举行的各...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为日本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           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2)地震、海啸重大灾难之后,日本又发生了          核泄漏事件。

(3)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后,老百姓对此         强烈。

A.乞求耸人听闻反应

B.乞求耸人听闻反映

C.祈求骇人听闻反应

D.祈求 骇人听闻反映

 

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根据各个词语的意思以及语言环境选出对应的词语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闻一多先生目不kuī(    )园,足不下楼,呕心沥血地从事唐诗研究。他手不释卷,锲而不舍,为了研究,他珍惜每一分光阴,头发零乱,也无 xiá(   )顾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nì(    )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mí(    )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力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2010感动中国给予钱学长的颁奖词。)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不断前进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杜鲁门新当选总统时,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种轻松自然的“成才观”值得借鉴。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健康、简单、自食其力者,和成为写字楼里的精英、专家同等重要。

要求:①根据材料主题,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共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连声的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是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

(二)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

注释:① “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 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

③称诵:称颂。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2分)

(1)才美不外   见:   (2)策之不以其 道: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3.文(一)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4.两个文段的共同话题是什么?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2分)

马蜂蜇后不无好处

李铁生

①由于知道马蜂尾巴上有一根针能蜇人,所以大家对马蜂都敬而远之。

②进入本世纪后的十年来,由于地球变暖,越冬昆虫所处环境有所“改善”,尤其以成虫越冬的马蜂更是兴旺发达起来。由于人们惧怕马蜂的心理,见了就想毁巢灭蜂,而马蜂又极富团队攻击性,两相接触马蜂则常是胜利者。首先挑起事端的人类则常被蜇得鼻青脸肿败下阵来,死伤报导自然也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蜂蜇刺毒量过大造成内脏器官衰竭,或过敏人群受蜇后反应强烈以致死亡有关。但大部分人在被马蜂蜇刺后仅在当时有红肿热痛的反应,过后再痒上一、两天就没事了,而且由于体内产生了抗体,再遭蜂蜇后反应就会大为降低。

③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中期,当时的西德政府有关部门曾做过一次社会调查,意外地发现

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员中,唯独在被普查的一万九千余名养蜂人员中患癌症的比例极低。这

一现象当即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后经专家分析,养蜂人与常人在生活、工作中最大的区

别不是经常吃蜂蜜,而是常遭蜂蜇。也就是说蜜蜂蜂毒会经常侵入体内,但工人们对此并无

强烈反应。因为他们早已对蜂毒产生了抵抗力,也就是体内有了抗体。

④科学家研究表明,蜜蜂与马蜂毒素相似。鉴于人们对蜜蜂毒的抗癌作用已有所印象,

所以自然令人联想到蜇人反应剧烈的马蜂,其毒液又会怎样呢?早在上世纪末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研发了“胡蜂蜂毒自动采集器”,对“陆马蜂”和“亚非马蜂”进行活体取毒

成功。成功提取两种马蜂蜂毒之事引起美国西南生物研究所生化专家施密特教授的注意和

兴趣。随即双方进行合作,对两种蜂毒之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报告。实验证明将两

种蜂毒注入实验鼠体后活性颇高,而对白血球细胞破坏力不强,对哺乳动物组织损害程度.

也很小,固有着医学上的利用价值。

⑤随后科学家将提取的“陆马蜂”蜂毒提供给辽宁省肿瘤研究所进行研究。科学家以

接种了腹水癌细胞的小白鼠为对象用马蜂毒进行治疗。结果证明马蜂毒素对肿瘤细胞有明

显杀伤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所以马蜂毒有着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此外马

蜂毒对蜂蜇过敏症及风湿、类风湿等非细菌性炎症均有治疗作用。

⑥据此,人们也许不应当再对遭到马蜂蛰刺过分害怕了,因为蜂蜇毕竟还是对人体有

一定好处的,它可以治疗你的风湿病,还可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当然前提是不可过量。总

之人们完全没必要如此仇视马蜂而与其势不两立,毕竟马蜂也有其“可爱”之处啊!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期B有改动)

1.人们想“毁巢灭蜂”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3.第④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  (3分)

4.马蜂蛰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治疗风湿病,还可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可为什么文章还要强调“前提是不可过量”?  (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