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迹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迹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战胜挫折或困扰后的坚强,也许是在意外收获后的惊喜,也许是在顿悟亲情后的温暖,也许是在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之后的崇敬……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重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略 【解析】江苏南通市近几年的作文命题一直坚持“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这一导向。2008年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侧重于以阳光心态感悟现实记录生活;2009年全命题“我们一起走过”,侧重于以开放的心态回眸以往抒写真情;2010年全命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侧重于以主动交流倾诉的心态敞开胸怀,一吐真言。这年全命题《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则侧重于以发展比较的眼光,自我审视、展示情感或心理变化的历程,与前几年比较,今年命题延续了近几年“虚实结合、开放与限制结合、写实性指向与诗意化表达结合”的命题风格,但更多地流动着一份柔性,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色。新课标要求说真话,抒真情,自主地表达内心感受,培养健康心理。南通市“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这一命题导向与新课标接轨,考生接题后都会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构思的空间较大。此题的“门槛”有三处必须跨好:一是“那一刻”,这是时间上的限制,“那一刻”是短时间、短时段,你可以写一天甚至更长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写到“那一刻”,而且“那一刻”之前的叙事都是为“那一刻”发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服务的。如果只顾着写“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而置“那一刻”于不顾,则为偏题。二是“我的世界”,这是对主人公的限制,“我”应是考生自己,这正是命题者“命题指向考生健康向上内心世界构建”这一指导思想的反映。如果写成微型小说,让“我”成为虚构人物,则为偏题。“我的世界”的“世界”,一般指情感领域、精神世界,如果把“世界”理解为“我”的兴趣爱好所展示的“世界”,只要能展示其美好,也可。三是“春暖花开”,这是立意上的限制。这一短语的比喻意义具有多义性,感动,温暖,快乐,自信,自豪,成就感,幸福感,光明感……都在其中。如果你的文章只是满足于苦闷、忧郁、自卑心理的外露甚至发泄,没有点到“春暖花开”,看不到“春暖花开”的亮点在哪里,或是虽有内心变化过程却缺少细节,则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0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注释】①刘蓉,清代文学家。②养晦堂:刘蓉书斋名。③浸淫:渐渐扩展。

④蹶然:猛然。 ⑤窒:阻碍。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辄起绕室以(来回踱步)

B.每履之,足苦焉(绊倒、跌倒)

C.父来室中,而笑曰(回头看)

D.足之平地(鞋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3.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后 蓉 复 履 其 地 蹶 然 以 惊 如 土 忽 隆 起 者

4.作者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2)此天所以资将军              

(3)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2.句子翻译(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17分)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2分)

(   )  一(   )   簌(   ) 想(   )

2.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以声音写色彩,你认为表达效果怎样?(3分)

3.题为《落花枝头》,为什么文章开头却极力渲染花果的绚烂繁盛?(4分)

4.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呢,请分条概括。(3分)

5.第五段画线句是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动再现。请你试着再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80字左右。(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15分)

把笑脸带回家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了就哭了,我跑过来问怎么了,母亲哭着说,你爸爸下岗了。父亲傻乎乎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不上学,你爸正是因为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笑嘻嘻的。母亲问他怎么样。他笑着说,差不多了。母亲说,天天都说差不多了,行就行,不行就重找。父亲道,人家要研究研究嘛。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研究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母亲叹道,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

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我们小区里回荡着他的身影,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捡到一块老式手表,手表的链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悉。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车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走过却没有看见我。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寻找。晚上父亲笑嘻嘻地进门,母亲问,中午怎么没有回家吃饭。父亲说,有一批货等着送。我看了父亲一眼,对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同情。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

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见父亲哭过,看到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了。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母亲问,伤着哪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母亲说,别装了!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心好,要尊敬你爸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我和爸爸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不开口。父亲倒不在乎,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时那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的或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

父亲把我送上火车,放好行李。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大声喊道,爸爸!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中的父亲有多处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语句“笑”的作用。(6分)

①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

②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

③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3.文中多次运用对比,请试举一例并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4.父亲和文中的“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他们各自的形象。(4分)

父亲的形象:                                                            

“我”的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